5月15日,宁夏固原市弘文中学,提起不久前参加的“徒步赴任山河烈士陵园祭英烈综合实践活动”,该校七年级(1)班的刘泽璋条件反射般地抬了抬脚,双手在腿上不断摩挲着。对这个体重基数有点大的男生而言,徒步往返走完这段54公里的路途并不容易:脚底磨了好几个水泡、腿也肿了,尤其是翻山时,他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让他总结一下这次活动时,刘泽璋脱口而出的是:“值得!”
今年清明节前夕,这场行走在网上“火”了,吸引来大量围观和点赞。
人们不知道的是,从1995年至今,在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这样的行走已经坚持了29年,累计3万余人参与。
29年过去,当初途经的羊肠小道变宽了,参与的师生变多了,获得的社会关注和认可提高了,没变的,是活动的育人初心。
行走的力量——因为一段路,改变一座城
“走完54公里路很不容易,到最后,所有人的体力都快到极限了,娃娃们是靠着意志力坚持下来的。”从2015年起,固原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张勇每年都带队跟着师生往返一次任山河烈士陵园,行走中,孩子们顽强的毅力、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让他印象深刻。
“野蛮”体魄、磨砺精神,这是1995年固原二中原校长韩宏发起这项行走活动时的重要目的。
固原是革命老区,红一、红二方面军曾在这里会师。也是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磅礴词句。能不能让学生也体验一下长途徒步的艰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磨炼他们的意志和体魄?
经过反复思考和考察,韩宏把目光放到了距固原市城区27公里的任山河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390多位烈士,并且徒步路线在山岭中起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更好地模拟长征的艰险。
就这样,从1995年开始,固原二中(后初中部剥离成立弘文中学)的师生,每年都会在清明前夕从学校出发,一路走山道,跨清水河,翻黄峁山,往位于城区西南方向的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并且在扫墓祭奠完成后,再徒步返回学校。
在固原二中校长何成江看来,29年间,这条路越走越“宽”,内涵越走越丰富。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徒步中自己是怎么上的黄峁山吗?”
“我们小组都走不动了,大家是排成一列,一个推着一个的后背走上去的!”
……
最近,弘文中学七年级(4)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上,讲到怎么理解“我”和“我们”的关系这个问题时,教师马瑞把徒步任山河过程中的故事作为素材带入了课堂。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七年级(4)班学生张建辉说。
29年的时间里,学校不断从这条路上寻找、挖掘育人元素——结合行走开展学唱红色歌曲、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进行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崎岖的山道变成“教材”,把一路所观所行所感转化为课堂上最好的情景素材。
29年的时间里,从学校单一主体的行走,到公安、蓝天救援队、医疗救护等多个单位、团体协同发力。如今,这条路上行走的力量越来越壮大。
“因为一段路,改变一座城。”今年,徒步归来的师生们受到了家长和市民的热烈欢迎。随队保障的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勉国平对记者说,在徒步任山河活动的影响下,不少家长、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也跟随着学生的脚步自发前往陵园祭奠,“清明徒步祭英烈已经成了固原的一道美丽风景”。
“在固原,经过29年坚持不懈地行走,这场徒步活动已经从最初的学校师生徒步祭扫实践活动,变成了校家社协同、社会各团体参与的红色教育‘思政大课’,已经从最初家长有质疑、社会不理解,发展为全民关注、全网点赞的‘网红’活动。”固原市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张国文说。
坚持的力量——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好处的事,就要做下去
“我们把跟在队伍后头的保障车叫‘狗熊车’,能坚持走的绝不上车。”看着眼前有点瘦弱、只有13岁的初一学生白静怡,记者很难想象她是靠着怎样的力量走完了全程。
“回程是最难的,同学和老师也劝我去车上休息一下,但别的同学都能坚持,我觉得自己也不能输。”提起那股力量,白静怡觉得那是属于少年的“血气、自尊心和好胜心”。
和白静怡一样,对参与徒步的大多数学生而言,走完这54公里路并非易事。而对于这项活动本身,“最关键的也在于坚持。”参与组织徒步任山河活动已经20多年的弘文中学校长任皓说。
在活动开展的第一个十年里,来自家长、社会的质疑声并不少。
“走100多里路太远了,娃娃的身子怕是受不了。”“这么多的娃娃,出了什么安全事故咋办。”“老师也得全程走吗,太累了吧。”……家长有担忧、社会有质疑、老师有情绪,学校校长都换了好几任,即便这样,徒步任山河活动还是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
这种坚持的力量又从哪里来?
任皓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讲了一个故事。那是一次格外艰难的徒步祭奠,天气恶劣,雨雪交加,跟在队伍里的任皓看到,因为道路湿滑,一个小姑娘摔了好几跤,原本干净的校服上满是泥泞。“本来她用手撑一下就不会摔了,但我看她的拳头攥得紧紧的,好像握着什么。”在烈士陵园,任皓的疑惑有了答案——小姑娘摊开手,一朵她亲手制作的小白花干净无瑕地被放在了烈士墓碑前。
行走20多年,在任皓看来,在这条徒步路上,学生们总是在自我教育,甚至反过头来激励着教师们。
在这条路上,教师们看到,一位陪女儿徒步的父亲走不动了,女儿停了下来,搀扶着爸爸,鼓励他加油继续;他们看到,连翻两座山后,站在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站在100多个没有姓名的无字墓碑前,少年们红了的眼眶和鞠躬时深深弯下去的脊背……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好处的事,就要做下去。”任皓的这句话说得质朴又坚定。
学生们的改变不仅被教师们看到,也被家长和社会观察到。
“我家娃娃以前早起很困难,喊她起床就有气,现在她到点就能起,再也没喊过苦和累。”“我家的是遇到挫折容易放弃,之前学舞蹈、学书法都没坚持下来,现在她的韧性强多了。”……采访中,谈起孩子参加徒步任山河活动前后的变化,家长们有说不完的话。
尽管已经过去了16年之久,对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博士生高强而言,那场徒步仍历历在目。“每个班都有一个举旗手,我还记得,快到陵园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旗子也摇摇晃晃的,但很快就会有人顶上来举好旗子,一个替一个。”
高强感到,徒步任山河活动给自己注入的那种精神好像还一直留在身体里,“它让我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和失败,明白要一直怀有信心和勇气。这段经历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会持久地给我力量。”
传承的力量——走好红色教育新的“长征”路
“一路走下来,学生的身体状况普遍如何?”“徒步活动一年一次,怎么拓展活动的内涵和影响?”……面对记者的问题,何成江不无自豪地说,经过29年的实践,徒步百里祭英烈已经从活动走向了课程,不仅注重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走中学、在行中悟,还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增强科学性和系统性,持续发挥徒步祭英烈活动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综合育人、协同育人的价值。
固原二中学生处主任妥成山介绍,从出发前一个多月起,学校上下就为徒步任山河活动做着准备,首先就是体能训练。“通过利用早操、大课间、体育课等逐步加大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基本能把我们的体能往上带一带,不至于一走就掉队。”高一(2)班学生袁瑞说。
在弘文中学,同样的加练也在学校田径场上进行着。从30分钟持续匀速走、12分钟变速跑,到高抬腿跑、侧身跑、后蹬跑,再到抱头深蹲、蛙跳、300米负重跑,学校学生处负责人殷万香说,针对初一学生年纪小、体能普遍较弱的特点,学校从开学之初就开始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安排,并将加强体育锻炼作为学校常态化的教学要求。
“普遍来看,往返54公里路后,学生虽然累,但恢复得也快,第二天大部分都能正常上早操。”妥成山说。
今年,作为自治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戴维毅和全区39名思政课名师一起参与了徒步任山河活动。走完一趟下来,和其他思政教师一样,戴维毅深有感触:“以红色文化资源讲解为例,过去,我们在课堂上讲意义讲理论多,但是通过这种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学生才能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更深刻,那些道理才能更深地往学生的心里去,思政课教师的信心和底气也才能更足。”
如今,从徒步任山河活动出发,固原正在探索培育出更多“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青石嘴战斗纪念碑、老龙潭革命烈士纪念亭、长城梁烈士陵园等一处处红色资源“活”了起来,成了当地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29年的行走,走的是磨炼,传承的是红色精神。”张国文介绍,下一步,固原市将立足本地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学校实践课程资源,鼓励形成一批导向鲜明、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课程,做好固原“行走的思政课”品牌,“在红色教育新的‘长征’路上,不断走出深度、厚度和长度”。(中国教育报记者 梁 丹 张 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