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彭阳县孟塬乡小石沟村村民抓紧收割着最后一批张杂谷。阳光下,沉甸甸的谷穗随风起伏,谷穗硕大,颗粒饱满,伴随着马达轰鸣声,收割机在梯田上灵活穿梭,谷粒从出料口蜂拥而出。五名村干部站在一旁的地埂上,捡起遗落在地里的谷穗用手捻开,笑了:“看,颜色多漂亮,颗粒多饱满……”
这五人,是小石沟村发展的领路人,也是村里人的“定心丸”。为啥说是“定心丸”,这得从几年前说起。
小石沟村的土地大多是山地,而且地块分散,不容易集中管理。脱贫攻坚期间,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反复考量,决定在基于村里曾经种植张杂谷的经验上,通过流转土地、高标准农田修整等一系列措施,把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进行规模种植、集约化管理。于是,种植1000亩张杂谷的规划提上日程并顺利实施,这是2019年的事。在这之前,小石沟村的村集体经济依靠购买的4台耕旋机、2台收割机、1台打草机已经有了收入,顺利实现“脱壳”,这也让村里在发展其它产业时也就有了底气。
2020年规模化种植张杂谷后,村里张杂谷的种植面积发展到1500亩,当年村“两委”申请建设扶贫车间,将村里废弃的校舍利用起来,建成加工小杂粮的生产车间,并配备一套组合磨面机、一台榨油机和一台碾米机。都说好事多磨。在设备安装试用初期,车间遇到了困难,三套机器同时使用就会跳闸。村里联系当地电力部门,专门为村里更换了变压器,车间里的设备终于能正常运行。
车间有了,原料有了,但是张杂谷的销售却不尽人意。村支书陈万银四处打问,才知原来是村里加工的张杂谷太过粗糙,不仅有外壳,还有细小的土粒,吃进去龇牙。村“两委”班子召集大家来商议,“干就干好”“咱们也弄个好设备”……
2021年1月,换届后的新班子重新开会,再次讨论换加工设备的事。连任后的村支书陈万银算了算账,要想换整套先进点的设备需要200多万元,除了村里自筹和政府扶持的资金外,还有100万元的缺口。他出了个主意:干脆村干部联合担保贷款,先把这件事做起来。村干部陈统兵、王发江、杨学义、虎毅纷纷响应:“行!”
答应时很干脆,回家时大家都有点忐忑,毕竟每人身上多了20万元的担保,还没和家人商量。当时,这五人,每家都或多或少有点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回家后跟家人一商量,却没有一个人反对。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每个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小石沟的今天,只要是对村里有利的事,我们都支持。大家明白,村里经济发展壮大,村民的日子也会跟着蒸蒸日上。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五个村干部摁下五个红手印,顺利地贷出了款,顺利地从厂家购进了新的机器,一颗颗金黄的小米通过层层加工从出料口倾泻而出,这背后是五个人同一颗为民的心。大家期待着能把小石沟村的张杂谷品牌打响,再开个网店,让山沟沟的“黄金米”走出去,为村民带来更多收入。(记 者:封 聪 张艺菲 蔡雪莉 宋 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