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儿女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一家亲,小康路上心连心”……走进固原市,一幅幅标语、一个个展板、一处处宣传栏,醒目地张贴悬挂在大街小巷,出现在村部广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处,散发出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气息。
近年来,固原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促进民族团结作为推进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现实之需、战略之策、固本之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举措,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有一种力量 引领方向凝聚人心
“1935年至1936年间,红军长征曾三次经过单家集,在这里留下了不少革命故事,‘单家集夜话’就是其中之一……”5月15日,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单南村党支部书记单云深情讲述。向到访者介绍红军长征故事、党的民族政策、单家集民族团结故事,如今已成为他工作的一部分。
固原市是革命老区、民族聚居地区,也是红色资源富集区。
近年来,固原市注重将政治引领与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相结合,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将境内包括单家集革命遗址在内的24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50处革命遗址旧址作为生动教材,深入挖掘市域内一首名扬中外的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一次载入史册的将台堡胜利会师,一段传为佳话的“单家集夜话”,一场建立我军“骑兵第一连”的青石嘴战斗,一个“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用好“实景课堂”,开展“现场教育”,积极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高地,开展“感恩、法治、认同”教育,引导全市干部群众进一步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全市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奏响了民族团结和谐乐章。
有一种感动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我的亲人,却胜似亲人。”5月11日,原州区三营镇孙家河村村民丁义荣告诉记者,2012年,他因家庭变故受刺激住院治疗期间,村里的妇女轮流到他家帮助照顾两个孩子,做饭洗衣、打扫卫生。村会计杨东宏更是他家常客,看到他家衣物乱堆乱放,就将家里的旧柜子搬到丁义荣家,手把手教两个孩子整理衣服、打扫卫生。病情好转后,村里给丁义荣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2020年,该村包括丁义荣在内的4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但脱贫不脱钩,帮扶不停步,如今,他家还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
孙家河村有602户村民,1920口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村。村民们互嵌式居住,院与院相连,墙与墙相接,地头挨着地头,朝夕相处,互帮互助。
“在孙家河村,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村党支部书记杨满福介绍,村里各民族之间有认干亲的习惯。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节日,汉族干亲领着孩子到邻居家过节;在春节等传统节日,回族干亲又提着礼物上门拜节,各族群众你来我往,亲如一家。村民王占川是汉族,他家娶儿媳妇,村里来贺喜的回族群众一律由对门邻居丁义虎家帮忙招待。孙守义儿子认丁义虎为“干大”,丁义虎在外做生意,田里的活顾不上,孙守义帮忙放水、除草、打药;孙守义家养的牛和羊出栏后,丁义虎帮忙拉到集市上卖个好价钱。有困难大家帮,有致富路子一起走,孙家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各族群众团结互助就是对党最好的感恩。”杨满福说。
孙家河村只是固原市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固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进,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泾源县、原州区、彭阳县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称号。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40个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举全市之力攻坚拔寨,5个县(区)全部摘帽,6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9.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了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如今,固原市114万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时时处处上演着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有一种传承 优秀文化滋养浸润
“我们村依托非遗民俗文化高台马社火,打造民俗风情旅游品牌,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小龙说。
马社火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高台马社火是隆德社火中最具代表性的传承项目,被誉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新和村传承并发扬这一传统文化,2014年建设高台马社火非遗传习展演基地。从2016年开始,每年在旅游季节开展高台马社火文化展演活动,参演农户达60多户120余人。村里探索开办农家乐餐饮、民宿22家,建成采摘园500亩,开发水上游乐拓展基地等旅游项目,每年来这里欣赏马社火的游客达4万多人次,创收130余万元。
马社火成了新和村发展乡村旅游的金字招牌,新和村又依托村里优美的自然风光,投资建设房车露营基地。截至目前,新和村已接待北京、上海、安徽、江苏、广东、陕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房车游客280多车次700余人,各地各族游客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留言墙上留言百余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生动诠释。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固原市始终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培育文化认同作为工作重点,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教育等融合发展,引导各民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共同进步、共同富裕。
固原市还不断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每年“民族团结进步月”期间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农民篮球赛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建美好家园上来。
有一种温暖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固原市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进一步加强组织阵地建设,创新服务途径,释放治理效能,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社区、乡村,为各族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走进原州区古雁街道小川子社区感觉十分亲切。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民、居民和网格员,居民之间遇到,总是热情打招呼,或停下脚步攀谈。老住户邱方平说:“我们小区的居民相处得特别好,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孩子们玩在一起、老人们聚在一起,居委会建立老年人活动室,成立秦腔自乐班、夕阳红秧歌队、半边天舞蹈队,经常组织活动,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梅介绍,小川子社区成立于2013年,生活着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辖区常住人口1.2万。社区率先建成包括警务室、政务代办、退伍军人服务、协商议事中心等在内的 “一室八中心”,为群众代办低保、退役军人事务、大病救助、计划生育、医保收缴等68个事项,社区居民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多元化多层次的“一站式”服务。
“我们将辖区4个居民小区划分为12个网格,推选出66名楼栋长、221名单元长,做到网格全覆盖,建立多渠道的社区群众需求收集机制,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杨梅说,小川子社区还建立了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参与的议事协商制度,确定每月25日为“民主议政日”,集中解决居民反映的突出问题。同时根据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现有职工之家等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新建红色书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小长廊等,居民们茶余饭后的“小欢喜”越来越多。社区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固原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近年来,固原市的各个社区、村居,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小事”,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大事”,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地区长治久安。
“去年以来,固原市通过大力实施‘宣传引导、主题活动、典型示范、创新载体、依法治理、督查考核’六大提升行动,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活动,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越铸越牢。在多民族聚居的固原市,民族团结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液和灵魂。”固原市统战部负责人说。
如今,固原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一幅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