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彭阳县史志办,帮我把这些地契文书装裱好,让我们能长久地保存下去。”彭阳县新集乡白林村村民李春录说。近日,彭阳县史志办将整理装裱的54张地契文书装订成册送到了李春录家中,上面详细记录了李氏家族民国时期买卖土地情况,装裱之后能帮助其完整保存,确保传承有序。
翻开地契文书册,每一张泛黄的长方形纸上,都用毛笔字清晰地写着立约人姓名、卖地原因、土地位置、中间人、买地者姓名、价钱等,还详细记载了具体发生的时间,部分盖有官方大印,另外一部分为民间买卖土地凭据。
李春录说,地契上买家的名字是他爷爷李俊西,他年轻的时候从甘肃静宁来到彭阳,是一个老实本分、勤俭持家的农民,小有积蓄后开始买田置地,扩充家业。他奶奶当过一大家人的管家,对地契等纸质文书保管得仔细,每一张地契都被留存下来,藏在了房头上的土墙洞洞里。2003年,因老房子破旧不堪,李春录将其拆除翻修时,70多张地契得以重见天日。“祖辈留下来的东西很珍贵,有些地契破损严重,我就找了个铁盒子装起来放好。”李春录说。
2022年8月30日,时任彭阳县史志办主任杨占辉来到新集乡白林村讲党课,听说李春录家有祖上留下来一沓地契文书,便上门了解情况,“地契文书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民国年间,数量很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杨占辉身为一名史志人,意识到这些地契文书的珍贵之处,当场表示为其免费整理装裱。
杨占辉介绍,旧时地契分民契和官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为民契,又称草契或白契,加盖州县官印的为官契,又称红契,李春录家中的地契两者都有。这些地契真实反映了民国时期土地买卖关系、价格变动以及当时农民负担程度等经济社会状况,对于研究当时的地理、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税赋制度等都有着较大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纸文书,还体现了一种契约精神,可以看出当时老百姓很淳朴、诚实守信。”杨占辉说。
经过整理,完整的地契文书只有54张,其余因破损严重,只能另外保存。“这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东西,我有责任保管好。它是一个时期的特定产物,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记忆。”李春录说。
彭阳县史志办将持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党史和地方志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掌握科学、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史志编纂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记者:杨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