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大早,微信群里就通知听小王的课,大家说说笑笑来到了实验楼。
录播室不大,如安静的港湾,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墙面涂成青苹果色,淡雅清新;蓝色地板平整光滑,一尘不染。一排排深蓝色的课桌椅,如整装待发的帆船。学生们抬起头,精神抖擞地望着前方屏幕。
互联网+同步课堂开始了,随着激光笔红点闪烁,背景音乐响了起来,年轻的同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和学生一起诵读《春江花月夜》。电子屏幕上,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变幻,一帧帧美妙的视频转换,人们穿越到了唐代,和诗人张若虚共同吟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下课铃猛然响起,一节环环相扣、生趣盎然的课堂结束了,线上点击率达到了一万多次。刚才,通过互联网,城市乡村的无数师生,也享受了精心准备、细致打磨的课堂知识,享受了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教育信息化共建,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网+”让实地课堂变成开放式的空中教室,使不同地域的学生消除了距离,共同体验学习的轻松快乐,感受到了现代课堂带来的无穷乐趣。而远程教学模式,也成为教师们现场观摩、互相借鉴的最佳方式。
“没想到咱山里娃也能在这么高科技的教室里上课了啊。”“现在的学生真幸福!生在和平盛世,享受着这么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后学生想听谁的课,手一点,什么都会有的”。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除了全新的教育教学体验之外,更多的是深深地思考。
“真想再年轻个几十岁啊,把没见过的东西等着看看”,马上退休的老王连连感慨。
“别急,照这发展速度,放羊娃出身的我们,至少活它一百多岁………”同龄的老李笑着说,“真的,这些年教育上的变化太大了,单我亲身经历的就能说三天三夜”。
“你先等着,我先说”,老王抢过话头,“我就讲个一间教室的故事吧。”
人们顿时安静了,思绪被拉回了旧日时光。
二
六岁的一天,母亲给我一个花书包,郑重地说,“到学校不敢学着拐(方言:坏),要好好念书,不要和我一样当睁眼瞎,连个名字都不会写”。老师带我来到一座塌了半边的土窑前,指着靠墙角的位置,“就坐那儿吧”。这“教室”没门没窗,桌子是胡基(方言:土坯)垒的土台子,凳子也一样。一会儿,老师手提个涂了黑墨的“小黑板”来了,木板纹理粗又有裂痕,字写上去歪歪扭扭不好看,但看起来很神圣。仅有的一根粉笔手指般粗,一写就断成几截,可我们所有人眼巴巴地盯着,看能不能捡点粉笔头。
上了初中,搬进了洋气的瓦房教室,胡基变成了木凳,土台变成了木桌,黑板也变成了长方形的水泥面。语文老师用木制的教鞭指着黑板上的生字领读,然后边讲边板书,一节课下来全身是白粉。数学老师爱列算式,写完就擦,教室里经常弥漫着“粉笔雾”,那些灰尘飘飘洒洒,落在身上,人就成了粉刷匠。不久,听说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师得了尘肺病,去世了。
高中时,你们猜我最怕什么?煤烟子!咱们这,冬天每个教室里都有铁炉子,也发了煤炭。坐在暖融融的教室里听课本来很美好,但煤烟味总熏得人头痛恶心,吃不下饭。老师天天叮嘱一氧化碳打人(中毒),要随时通风,我们就小心翼翼地边听课边开门开窗。可年年冬天,都能听到学生老师被煤烟打死的消息。
三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站在了熟悉的乡村讲台上,一晃十年过去了,教室还是那个教室,黑板也变成了墨绿色的玻璃板面。那些年,我用过木头做的教鞭,电视天线一样伸缩式的教鞭;用过一碰就碎成渣的粉笔,坚硬如铁只能划出个白点点的粉笔,但也亲眼目睹了学校实实在在的变化:旧房拆除了,变成了小高楼。围墙竖起来了,还修了花园。红楼青瓦,国旗飘扬;松柏杨柳,婆娑起舞;小草芬芳,槐花飘香。在西海固,学校真成了最美的建筑。
再后来,变化就可以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开始了,学生娃娃读书不但免了书本费学杂费,连吃饭住宿都不用管。营养早餐加午餐,牛肉鸡蛋加牛奶,各种补助金、支助学金、奖学金,低保政策,建档立卡户,控辍保学,我们的适龄儿童一个都没丢,全来到学校里念书。
四
如今,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连上了网,黑板变成了白板,变成触屏一体机,鼠标一点,需要什么知识,屏幕上瞬间就能出现;激光笔闪一下,就可以演示复杂的操作。教鞭,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粉笔也将成为旧物,念书娃娃成了最幸福的人。冬天,暖气从宽大的管道里散出来,再也不会担心煤气中毒了。图书馆的书架上都有那么多书等着人们去借阅;报刊杂志躺在桌面上,等着求学若渴的师生去浏览。微机室、实验室、活动室、音乐室、绘画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课堂上,我最爱给学生说的话是:一定要好好念书啊,做个有知识有理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要辜负这么好的时代。
咱们的教师办公室呢,人人有了笔记本、一体机、打印机,备课查资料都在网上进行,制作课件,上传教学设计,参加各种课题研究,学习信息技术2.0;互联网+等远程教育如火如荼,异地同构成为现实,日子在忙碌和充实中度过。听说5g时代,一个教室就能包揽全世界,智慧教室将成为常态,咱这些当老师的,如果不好好学习,也会被时代大潮淘汰了呢。
20年,放在一个人身上,是一段漫长的时光;放在一个历史层面,是一段短暂的过程;放在时代大环境中,就是一个个发展的节点。这些年,我眼见的、听见的,衣食住行,旅行采买,国家实力,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以前的土房子到现在的录播室,从木制黑板到触屏一体机,从一写就碎的粉笔到激光笔,从铁炉子到暖气,从土台子到定制的学习桌椅,单是一间教室里的变迁,用光速这个词也毫不夸张。
我呢?从吃不饱穿不暖的山里娃,成为家乡教育战线上的一个老兵,作为教育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既欣慰又荣幸。我相信今后的日子里,我们的教室会变得更洋气,黑板更现代化,教学模式更高效,教育理念更新颖。我们的学生嘛,一定会更加努力,为家为国为民族好好学习,担当起重任来。
有人说社会好了,可惜咱老了。我却不这么想,老了也可以发挥余热的,退休了也能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啊,比如说把这20的变化说给后人听。现在,我的故事讲完了,该你们了。
大家使劲拍起了巴掌。灿烂的阳光,穿过时间的缝隙,洒满了校园的角角落落。(作者:高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