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原的气温骤然升高,让人切切实实感到今年的春天来得更早了一些。
三月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人们开始变得忙碌起来,学校开学,工地开工,春耕春种也紧锣密鼓地展开,整个大地都活泛了起来。冬寒春暖此消彼长,正如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虽说有“九尽了冻硬了”的倒春寒,但树木萌发,春暖花开却势不可挡。袁宏道的《满井游记》说得明白: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样持久温暖无寒的春日,让人有结伴春游的冲动,更有为这难得的暖春做点什么的想法,不至于负了时光负了春。忽然想到了植树节,想到了植树。其实,对于西北高原上的固原,3月12日的植树节并不适合植树,须等到清明节前后冻土完全消融,土地温润天暖风清才好。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总盼望着两件事:一件是三月初学雷锋活动,另一件是三月末参加义务植树。学雷锋活动我们可以暂别校园,排着队去敬老院、幼儿园,或者去街头巷尾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更重要的是接触一下社会,感受一下人间另一种烟火,来回欢快地唱着歌,每一个毛孔都是舒展的愉快的,然后呢,就盼望着义务植树。当时固原一中的植树点主要有三处,分别是东岳山、古雁岭、青石峡,即使义务植树是体力活,但想到一群同龄人如出笼的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中放飞,孩子们的天性、野性可以肆意地释放一次,大家就总会心心念念,掐指期盼。
参加工作后,正逢全国群众义务植树如火如荼的年月,每年三月末我就以另一种身份参加植树——作为班主任带领学生植树,先后在沈家河水库东面山上,石羊村路边,还有河滩、头营梁上种下千百棵树。百年树人,十年树木。十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的幼苗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成林成材,有时路过,我还自豪地与同行者谈及植树的经历,心中满满的成就感、沧桑感。
2005年,我调到城里工作,也告别了植树活动,自己没有再植树,也没有带学生植树,度过了17个没有植树的植树节,但我总忘不了植树,也放不下植树的情结。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工林最多的国家,现在仍是人工林每年增长最多的国家,这里面包含着多少60后、70后甚至80后的汗水心血,塞罕坝林场就是一个很好的缩影。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植树造林更专业化、常态化、多样化,有专业的绿化园林公司,一年四季都能植树,不像以前只局限于春秋两季。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总喜欢把一些活动和育人成才联系起来,这不仅仅因为树木和树人有某种相似性。如果撇开义务植树的专业性和成活率,对学生的成长来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的利远远大于弊。想想每年春风送暖生机勃勃的季节,孩子们走出校园,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晒晒太阳流流汗,用双手种下一棵棵寄予希望的树苗,延续着一株株新的生命,锻炼着身体,触摸着泥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看草赏赏花,眺望辽远的天际,放空一下心绪,孩子们心情一定会大好。当他们挥汗如雨,艰难地种下一棵树苗,品尝了劳动的艰辛,亲身经历了种树的不易,再给他们讲保护环境、呵护树木、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我想效果会更佳。再想想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种下一棵棵希望的生命,树木同孩子一起成长,经过修剪、经历风雨,与地球生命连为一体,这会把生命的美好永驻他们的心间。其实,植树节种植的并不仅仅是树木,还有一种绿色与身体共同成长的精神契合。
世间美好环环相扣。人间三月,阳光正好,让人心动,给人希望,我们要做的就是植树于土,种爱于心。(作 者:冯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