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手机这玩艺儿如今再普通不过了,上至老人,下到孩子,几乎人人必备,有些人包里甚至装着不止一部手机。时光倒退四十年,别说是手机,就连电话座机都少,能装固定电话的家庭更是寥寥无几。计划经济时代,生活贫困,物质匮乏,即使在大城市,座机电话也没能走进所有家庭。随着深化改革,生活富裕了,通讯发达了,不仅家家装了电话,手机也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当初,手机这“劳什子”刚从海外舶来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该叫它什么,索性就叫“大哥大”吧。您想,它比大哥都大,用着它能不提气来神吗?
三十年前,“大哥大”可是个贵重的物件,没两三万块钱绝对买不来。那时用“大哥大”是所谓“成功人士”的标志,绝对属于高档用品。最早的“大哥大”是黑色硬塑外壳,有半块砖头大小,好几斤的分量,兜里放不下,只有手提着,所以也叫手提电话,俗称“砖头手机”。我琢磨,除了技术原因,这玩艺儿当初也许就是国外商家专门为中国市场生产的,造得太小了,随身一装,显不出威风气派,那不就像有人说的“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看得见呢?对有些人来说,有了这件时髦贵重的物件,藏在兜里不让人看见,那不是花冤枉钱吗?如果真像我猜测的那样,老外们的这点市场眼光算是把中国人的消费心理研究透了。“大哥大”成天不离手,带着到处走,那让主人多威风,多体面!
当年,我在大街上就经常看见有的人举着“大哥大”不停地嚷嚷,有的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打电话,声音之大,唯恐路人听不见似的。我住的楼里就有这么两位,父亲、儿子不出家门不打电话,一边下楼一边打电话,“喂喂,我出来了,正下楼呢……不是我不给你回电话,实在是太忙了……我平时不开机,用的可是‘大哥大’。”神情专注,昂头挺胸,旁若无人,引得邻居们驻足观望。
那时候,用“大哥大”的人基本上都另配一台BP机,但是轻易不敢往外打。为什么?话费贵呀!不仅通话费比座机贵好几倍,而且实行的是双向收费,打出接听都要花钱。
说句露怯的话,在流行“大哥大”的年代,我也曾好几次拿着朋友的手机不知道怎么打,好在都是朋友,人家并不笑话咱,我脸皮再厚点,也没感到有什么尴尬。不就是个手机吗?不会用也没什么不好意思。
手机是身份的象征吗?过去曾经也许是。但真正有身份的人都不会拿它当回事,除非是工作、业务需要。二十多年前,我接触过一位身价过亿的大老板,他对“大哥大”不以为然:“这玩艺儿应该是司机、秘书带着用的,我要带着,随时都能被人找到,不是太跌份了吗?”关系好了,他反而要给我也配一台,说是联系着方便。我没敢要,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自由散漫惯了,有这东西栓着,到哪儿都能找到你,于人方便?于己方便?太方便了就是麻烦,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如今,手机得到普及,人手一台或几台也不鲜见,我却佩服那些至今坚持不用手机的人物。有一位作家,从来就不用手机,平时甚至连座机电话都拔掉,过着与世隔绝的平淡生活,全身心地用在创作上。这样的人物,那才叫真牛!
我当年不要“大哥大”的原因是确实不需要,除了在家里和单位,我很少在外面跑,既没有生意可做,也没有太多的应酬,而且咱早就过了那赶时髦好虚荣的年纪,弄这么个家伙,花不花钱放一边,也是个累赘。
随着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没过几年,笨重昂贵的“大哥大”就成了淘汰的产品,取而代之的是轻巧灵便、功能齐全的各式手机,而且越来越小,有的还不如一包香烟盒大,价格也越来越低。似乎一眨眼的工夫,手机便成了再普通不过的物件,人们像挂一串钥匙一样随手揣在兜里。不管怎么说,改革开放让人们富裕起来了,通讯业发展迅速,人人都买得起用得起手机,这就是时代的进步,百姓的实惠。
二
除了“大哥大”,当年的“BP机”也曾风靡一时。
“BP机”也就是寻呼机、传呼机,是英文“Beeper”的缩写,也有人将其误写误读为“BB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它在城市通讯中被广泛使用,如今传呼机惨遭淘汰,早就没有人用了。人们的手机都不知换了多少个,传呼台都不知到哪去了。似乎在转眼之间,“BP机”就成了“恐龙”时代的落伍产品。
可在二十多年前,“腰揣‘BP机’,手拿‘大哥大’”是追求时髦的一种象征。“BP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之初,身价昂贵,售价高达几千元一台。当年,这笔钱对工薪阶层来讲是个相当可观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仅一两年时间,“BP机”就在城市青年中迅速普及,在功能体积进一步完美精巧的同时,价格急速下跌,最便宜的时候,半个烟盒大小的“BP机”只卖到几十块钱一个。
曾几何时,人们分别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事呼我。”怎么呼?记住了对方的传呼号,有事给传呼台打电话,或人工或自动,转瞬之间,你的电话号码就在对方的“BP机”屏幕上显示出来。当然,回不回电话要看对方的心气了。后来,出现了一种汉字显示的“BP机”,能将你要表达的意思编辑成汉字短语传递给对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之间的通讯联络。
“BP机”当年风靡一时,城市青年几乎人手一个,与现在手机的普及程度不相上下,没有“BP机”反而显得落伍。那时,城市遍设寻呼台,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类似蝈蝈的“嘟嘟”声,信息传递靠着这么个小盒子将人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从小到大,我基本上没赶过时髦,没追过时尚,算是传统本份中规中矩的一个人,但在那几年,也用过一个“BP机”。那时候孩子还小,接送孩子主要靠妻子,有时候遇上妻子单位有事,为了能及时找到我,她给我也配了一个“BP机”。不过,那时的“BP机”早已泛滥成灾,不再新鲜了。
流行了几年后,“BP机”被迅速发展的手机取代了。如今,我家里还保存着两个“BP机”,当初更新换代花了不少钱,现在却一无所用,成了名副其实的废品。
见微知著,“大哥大”、“BP机”的命运,不仅反映着科技进步的飞速发展,也印证着新中国发展的巨大成果。为了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该扔的东西就得扔掉。(作者:张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