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天堂
今年10月,海原县政府在我的老家李旺镇走路川村立了一座石碑。这座碑在家乡引起热烈反响,有人专程赴老家一探究竟,可谓一座纪念碑,激荡起我家族几代人心底的红色情怀。
纪念碑的碑天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五角星,碑中镌刻“走路川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驻地遗址”。碑文中说:“1936年11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奉命撤离双河堡,沿古道继续向东转移。当日黄昏,总指挥部及红二军第六师在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的率领下,到达走路川村,受到当地回族群众的隆重欢迎。清真寺学董马国富主动将贺龙等红军首长让进自家宽大的窑洞住宿,并设宴款待。因村庄狭小,红军指战员都露天宿营。当晚天气寒冷,阿訇马百华动员群众连夜打场,将场上的麦草送给红军御寒,将麦子捐给红军作军粮,使红军指战员深为感动,留下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红色佳话。”
我的老家走路川,山高谷深、十分偏僻,是个四面环山形似地坑的山间狭谷小村落,因进出只有一脚路而名走路川。据说,这里原是明代土达的驻牧屯点,有一排宽大深邃的红胶泥土窑洞,清末我先辈加以整修定居至此,生息越百年。改革开放以来,逢惠民大政,族人渐次走出,如今人去山空,但贺龙元帅率领红二方面军在此驻扎战斗的一段红色光荣史话,烙印在我们几代人的心灵,口口相传,引以自豪,成为乡愁的一部分。我依据有关资料和长辈们的回忆,就红二方面军在走路川的情况作以交待。
1936年6月,为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西方野战军到今同心、海原、原州和西吉分部活动。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西吉将台堡会师,红二方面军及四方面一部转移到海原等地。胡宗南、马鸿宾、何柱国等部围追。11月1日,朱德、彭德怀、贺龙、张国焘、刘伯承等在海原关桥堡举行会商,决定利用关桥、双河河谷河套有利地形伏击胡部之周祥初师和孔令恂师。
因伏敌意图暴露。11月6日,红军各部开始分头向东撤往同心、海原之清水河谷地区。这样,原二方面军作为预备队在走路川一线预先构筑的伏击次阵地遂变成了阻击的主阵地。阻击战主要战斗在走路川西面的烟墩山、红堡子、墩儿山、西洼梁、大山头一带的高峻山岭地区。据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的《长征日记》以及当时战中电文记载,红军在田子塘、红堡子、走路川、九牛圈和罗家岔(西岔)崾岘等地与敌发生零星战斗,时间在11月7日、8日。红二方面军东撤时分南、中、北三列,因战线较宽,多处与追敌有过战斗,而走路川西面的墩儿山、红堡子、大山头一线战斗最为激烈。
11月7日,贺龙率总指挥部从双河堡出发经田子塘一带到走路川。长辈回忆说,贺龙来的那天上午,有几位红军战士在走路川的黑鸡圪塔一带观察了许久才下山进村联络,说有红军首长要来村里宿营。当日下午,贺龙和总指挥部就到走路川驻扎。爷爷将家中一孔最大的窑洞腾作贺龙的总指挥部。我七伯回忆说,红军电台就架设在窑洞里,一直嘀嘀哒哒响个不停。多位长辈都一直这么说,贺龙到走路川前,仗已经打起来了,枪炮声很响,有两架红头飞机在天上盘旋,在墩儿山、西洼梁等红军阵地投了炸弹,还炸出一个小涝坝。
贺龙到走路川的前几天,副总指挥萧克部已按会商精神,在双河堡进入走路川一线构筑预伏阵地。有两个连队分别进入走路川的西掌和东掌警戒。爷爷去看过。因这年7月、8月间,我家族的驮畜队就和西征红军有过生意交往,知道红军对百姓平和。好多年后,爷爷叹息说,那些红军娃娃住在修挖的小地坑,穿得单薄,又有伤病,下了雪,天气很冷。他叫红军娃到麦场上抱些麦草铺着睡,还送了些洋芋、黄米和几担甜水。
当时,贺龙先到了走路川办的清真寺里,我爷爷就在那里。《西征红军在海原》一书中说:“马百华阿訇摆上炕桌,给贺老总熬了一大杯浓浓的茶……贺老总身材魁梧,挺拔威武而又平和,身着已经褪色许多但很整洁的军服,有一件灰色毛衣看起来比较新”,“马百华阿訇将贺龙同志领到本村学董马国福的家里。马国福专门为贺老总腾出一孔窑洞,据说联络用的发报机也放在这孔窑洞里。马国福还为贺老总等准备了当时最丰盛的晚餐:一盘羊羔肉、一盘摊鸡蛋、一盘烫面油香、一盘花卷”。
爷爷的回忆是,贺龙紧束腰带,打着绑腿,挎着手枪,骑一匹叫“红虎”的烈马,手里拿着娃娃拳头大的烟锅子。他这么感叹,真是活龙嘛,人又大又壮,气派得不得了,笑起来墙洼的土渣渣扑簌簌地淌哩。据长辈们回忆,家里给总指挥部腾出的那孔最大的窑洞,可容纳几辆大汽车,内有套窑。伤员和女战士分住在二爷、三爷和正保伯等几家的窑洞里,好多都打草铺住在牛羊圈及柴草窑中。那几日,墩儿山阻击战很激烈,电报机不停嘀嗒作响,指挥部很忙乱,贺龙却是气定神闲,能讲笑话,抽空和爷爷聊天说笑。
红军的纪律严。炊事班煮饭没柴火,情急之中将窑洞前的几根罗山椽欲作柴火。贺龙得知后立即制止,还让战士赔钱道歉。黄昏时分,一个连队刚煮好饭,集合号一吹,一口没吃就出发。红军虽缺吃少穿、伤病员多,但秋毫不犯,当地乡亲都十分感动。爷爷马国福、马百华组织家人连夜打碾粮食,还分派各家为红军宰了几只羊犒劳,将数件皮袄送给伤病员。
当年11月8日,山岭上的红军向东撤。红军走后第三天,砍柴的人回来说,墩儿山上有三具红军战士的遗体,爷爷带人将遗体埋在一个叫槽子的阳洼平地上。大集体时代,这里垦为熟地,三座红军坟一直保留着。墩儿山南侧的大山头也是战斗激烈之处,山顶曾有一座大的红军坟包,长满丛簇山刺,春夏开着艳丽的花簇。另一个红军坟是孤坟,在一处叫胶泥疙瘩子的地方。
青山处处埋忠骨,虽然英雄已逝,岁月流转,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故事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