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天气晴好,在原州区三营镇马路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提升以工代赈示范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路面硬化已接近尾声,工人正在清理路面杂土。修筑一新的水泥马路平整通畅,阳光铺满道路,光芒温暖。
看着眼前的景象,马路村党支部书记陈勇不由忆起以前那条土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洼,冬天滑泥路更是难行。没有排水渠,有一次下暴雨,路面积水,村民停放的小型电动汽车直接漂浮起来。路况差,为这一片区的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马路村当村支书多年,村里的道路是他操心的事情之一。村里共6个村民小组,以清水河为界,一二三村民小组和四五六村民小组分列东西。前者靠近344国道,占据地理优势,村组道路状况较好,四五六组就没有这般幸运。
马路村地理位置优越,绕城而过的344国道带来了各种发展机遇。村里以商贸、牛羊贩运、饲草种植、务工为主要发展产业。虽然发展有优势,但部分村组道路不畅,也影响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发展进程。境况自脱贫攻坚开始,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中逐步改善,步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阶段,马路村村组道路愈加完善。
今年,马路村受益于原州区公益性基础设施提升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改造提升四五六组道路2.64公里,路面硬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村民受益匪浅。
村民杨继光自项目开工就在工地干活,家门口务工,也不耽误自家农活,他的积极性很高。“7月15日开始,我基本上天天来干活,每天200元工资,现在已经挣了1万多元。”项目建设到10月底竣工,他想着还能挣几千元。杨继光一家6口人,家里土地不多,他和妻子主要靠在周边务工获得经济收入,原来每年最低能收入5万元,现在路况好了,出行更加便利,杨继光开始盘算明年的好光景。
道路两边是马路村的移民安置区。“我们用节约出来的项目资金延长修建了300米道路,现在这条路成为连接孙家河到薛家庄的干道,硬化提升后,也可以缓解344国道的压力。明年开春,我们打算在路两边种上花草和果树,路修好了,环境也要相得益彰,打造宜居美丽村庄。”道路提升,陈勇对村里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与道路一同改善的,还有农田灌溉。今年,马路村修筑灌溉渠11.4公里,水源取自沈家河水库,路面和灌渠改造,更节水,还便于收集雨水,较以前的土渠和机井灌溉,不但水质提升,一亩地也能节约成本20多元,明年春灌便能投入使用。(记者:张艺菲 毛小琴 陈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