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马聪明戴上防护帽不时打开蜂箱通风并察看产蜜情况。“蜜蜂喜阴,夏季温度高,一定要做好降温补水工作。”虽然养蜂时间不长,但马聪明细说养蜂诀窍,绝不输于一位资深养蜂人。
2013年,作为“十二五”生态移民,马聪明和其他500多户村民从原州区三营镇的东部山区来到了镇里的移民安置村——安和村。在老家时,种地看天,养牛耕地,十几亩薄田带来的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从山区到川区,改变的不仅是生活环境,更是思想观念。养牛精细化、种菜进温棚、附近打零工……十年间,生活细微的变化马聪明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在产业惠农政策支持下,这几年,安和村发挥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发展壮大劳务、养殖产业和商贸服务业,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3894元。
去年,原州区开展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对移民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进行提升改造。硬化巷道,安装路灯,敷设集污管网、天然气管道,配备垃圾清运车、分类式垃圾桶,建设果园菜园、垃圾分拣中心、公厕,一系列“装扮”让安和村焕发了新生机。不仅如此,安和村还新建了占地上百亩的肉牛集中养殖区,肉牛“出户入园”实现了人畜分离。
马聪明是头一回养蜂,蜂箱是政府配的。“腾出来的牛棚改成了蜂场,今年收了一茬蜜,收入4000元左右,这活能干。”以务工为生的马聪明因养蜂多了一份收入。更让马聪明开心的是,今年高考,大女儿上了本科线,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那会自己上学得翻几个山头,一来一回走1个多小时,后面再没上学。”女儿的出息弥补了马聪明没能上学的遗憾。
“这些菜苗都是政府给的,你看这些辣椒、西红柿,长得好很,都吃不完呢。”村民海玉吉将6头牛送到园区集中饲养后,拆除院里的牛棚,腾出空地种植蔬菜。“肉牛集中养殖后,现在家里干净多了,我们老两口轻松不少。”每个月,老两口还能领1000多元的低保。闲暇时间,海玉吉和老伴会在村部前的广场上活动。“晚上路灯亮起来,村子可漂亮了,不比城里差。”
村部后面的闽宁就业帮扶车间里,只见30多名妇女一边踩平缝机,一边翻动布料,数分钟后,一件件工服就完成了。马花女是车间的第一批工人,手法熟练、吃苦耐劳的她如今一个月能领2000多元工资。“在这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上,能顾家还能挣钱。”在老家时,一家人靠十几亩田艰难度日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傍晚时分,车间对面的集中养殖园区里,管理员正驾驶投料车给1100多头肉牛喂食。下班时间,马花女和同事从自动充电桩里取出一辆辆电动车。夕阳下,大家行驶在宽阔整洁的村道上,路旁一排排高密的柳树迎风舒展,欢笑声不绝于耳。(记者: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