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双减”政策落地之后,“鸡娃”大军当中学科教育这一“荤鸡”焦虑得到显著缓解,而素质教育这一“素鸡”当中某些顽症却愈发清晰起来。舞蹈、美术、书法、钢琴等素质教育培训科目以往在语数英等学科教育的衬托之下,不显山不露水,但作为有过类似鸡娃经历的家长均了解,素质教育里面的门道可是一点也不少,也不轻松,甚至更费时费钱。当中首推相关艺术教育类的考级,送孩子来培训,“不考级就是白学”的观点可谓深入人心。家长带孩子动辄要从初级、一级一直考到八九级、十余级的考级,花大钱劳心费,而对于这张证书的含金量,家长与培训机构之间可谓心照不宣。
依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我国少儿艺术培训市场近年来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国市场规模约670亿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达1300亿元。谁也未曾料到,“双减”之后,艺术培训貌似竟成为了K12培训市场最大赢家,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因为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压缩后多出大片时间,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培养艺术兴趣爱好,家长也会有更多的精力顾及于此。但是,五花八门的等级考试积弊已久,此刻就成为少儿艺术教育最大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此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30多位人大代表就曾集体建议要取消12岁以下青少年的艺术考级。
作为给孩子报过相关考级的家长,笔者对此中裹挟可谓感同身受。
我们送孩子去参加艺术培训,目的很简单明确,就是跳会一支舞蹈,学会一门乐器,或是练得一手好字,但真正几十个课时上完,发现不是这么回事,要想实现上述目的并不简单。一是学生投入的只是业余时间,回来后完全“放羊”,实现不了“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二是学科教育类题目,不少家长还能指点一二,艺术类只能干瞪眼,完全帮不上忙。所以往往在收获厚厚一摞考级证书之后,发现孩子的水平也就那样,只能选择继续续费,好歹还有证书,钱没有白花。部分培训机构很好地利用了家长的这种不甘于在“沉没资本”面前认输的心理,不断地给予考级“安慰”。庞大的培训市场,凡培训,皆有考级,连朗诵、主持、快板都有考级。
退一万步说,真要考级,也得选择合规、公正、独立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来组织实施。但遗憾的是,家长往往会发现,商场某处的培训学校,考级那天就是考场,集体考试,交了报名费就会有证。据媒体调查,培训机构和考级机构之间的考务费与报名费分成更是明码标价。这样考出来的级别,在真正的艺术院校考官看来,当然没有任何意义。不少家长其实也深谙这些证书的含金量,也颇为不屑。但别人有,自己也得拿了“防身”,不然容易吃亏。尽管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早已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但出于丰富孩子简历的考虑,还是得要。这已经让一些艺术考级变味,呈现出较强的应试教育的特征。上了贼船后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考级来进行,这时完全已经把孩子真正的兴趣抛在一边,所谓为了“考级而考级”,吃苦、发懵的还是孩子。
学科知识都是越来越难学,艺术教育也不例外,但凡能走下去,往往都是靠着兴趣支撑。违背了艺术教育规律,掩耳盗铃般的作秀让艺术考级失去了其原有的含义,无法让老师和家长真正掌握学生的天赋、特长及发展状况,浪费的是孩子的时间和家长的精力与辛苦钱,整个社会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也被人为迟滞,是该考虑告别功利考级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