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太阳缓缓升起,沉寂了一夜的村庄在“哞哞”声中醒来。隆德县凤岭乡冯碑村的村集体肉牛养殖场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围在食槽前吃草料,细心的“牛倌”李志军拿起木耙子把槽沿上的草料整理到一处。
“它们可是村里的‘宝贝’,铡草配料、添料蓄水、清扫牛棚、畜禽防疫,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一定要操心好。”李志军笑着说。
2017年,冯碑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培育和发展肉牛养殖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通过从自治区财政厅争取项目资金,成立了隆德县凤岭乡冯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久后,从甘肃省武威市购买的第一批31头西门塔尔牛入栏。
从建棚到扩棚,从养牛进栏、补栏到出栏,从买牛到卖牛,冯碑村通过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提升冻配改良、饲草青贮和防疫消毒等养殖技术,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出栏肉牛,肉牛产业发展越来越好。目前,全村依靠肉牛养殖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记者:胡欣)
村部院里的冯家塬磨坊,高效运转的面粉机隆隆作响,经过筛挑、清洗、去皮、研磨等多道工序,颗粒饱满的小麦被加工成雪白的面粉。
村民梁映军将加工好的面粉摆放整齐后,突然向记者卖起了关子:“我带你们看点不一样的。”接着,走到对面一处加工车间,5台传统的石头磨盘呈现在眼前。梁映军将一袋荞麦倒入磨盘里,电动石磨一番转动后,带有麦香味的荞麦很快被磨成荞面。“石磨面粉不含添加剂,保留了粮食原有的营养成分,吃起来更香。”梁映军说。
冯碑村历来有石磨磨面的传统,加之全村一半以上的耕地种植小麦,因此,粮食产量稳定。
如何借助传统手工艺和种植优势走好产业发展新路子?2018年,冯碑村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决定利用本村丰富的粮食资源,建磨坊、卖面粉,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
“麦”出乡村振兴新步伐,“磨”出村集体产业发展新路子。如今,冯碑村的石磨面粉作为“凤岭八珍”农副产品之一,也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张新名片,年产面粉40吨,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的同时,激活了强村富民内生动力。2019年,冯碑村荣获隆德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强村”。
近两年,冯碑村通过村集体代种代管、企业带动、农户自种等方式,试种水果玉米并喜获丰收。为了解决水果玉米保鲜期短、损耗大等问题,2021年9月,冯碑村建成隆德县凤康食品厂,引进一套食品冷冻仓储设备,对水果玉米、苹果、苦苦菜、菊花、杏仁等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和销售。
车间的流水线上,摆放着经过剥皮、脱粒、冻干后的水果玉米粒,村民李红艳麻利地进行分拣、装袋。打包装箱好的水果玉米粒、苹果干等产品,通过抖音、微信、快手等平台销售,市场反响很好。
“2019年以来,冯碑村累计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2万元,连续3年每年给村民分红9万多元,剩余资金用于继续投入村集体产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30万元。”冯碑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忠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