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聚的欢愉中时,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消防战士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默默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中有来自外地,把固原当作“第二故乡”的人;也有土生土长的固原人,愿为家乡父老尽一份心。对他们而言,坚守一线岗位,舍“小家”团圆,护“大家”健康平安是心中的责任,更是肩上的担当。
公保扎西:坚守岗位是另一种团圆
9月17日是中秋节,这天,在西吉县消防救援大队吉强站的值班室里,消防队员公保扎西坐在电脑前,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屏幕上,家人的笑脸让他感到温暖。“爸、妈,中秋节快乐,你们最近还好吗?”简单的一句问候,饱含了他对父母的思念;屏幕那边,母亲的关切话语让他不由湿了眼眶。他强忍着眼角的泪水说道:“爸、妈,我很好,守护群众的平安就是我的职责。”这句话,公保扎西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但他从来没有觉得乏味。
公保扎西是一名来自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藏族小伙,来到西吉县消防救援大队已有11年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热爱这座小城,更热爱这里的人们。”公保扎西深情地说。
11年是一段漫长而又充满意义的时光,是无数次的冲锋陷阵,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公保扎西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消防事业,始终牢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这16个字,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有一次,大队接到警情,称两名工人在某地消防水池内施工时中毒。公保扎西和队友立即赶往现场,当了解到施工现场处于地下一层,能见度很低,且空气中散发着大量有毒气体时,公保扎西并未犹豫,做好个人防护后就展开搜寻工作,很快将两名处于昏迷状态的工人救出。事后,被救者带着锦旗来到大队表达谢意。在队11年,每次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公保扎西总是冲锋在前,他先后参与各种灭火救援行动600余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全区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宁夏首届最美消防员提名奖等荣誉。他还主动资助当地汉族女孩读书,用言行在“火焰蓝”中铸就无悔青春。
今年中秋,公保扎西和队友们依然在训练和战备中度过。但他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思念远方的亲人,渴望与家人的团聚。“每次想到年迈的父母,心里总觉得有亏欠,信息再方便、关怀再及时,也比不了在父母身边的陪伴。”公保扎西说。虽说如此,但公保扎西还是选择了坚守岗位。因为他知道,每逢节假日,火灾隐患可能会比平时更多,他们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公保扎西说:“责任重于泰山,愿我们的坚守和付出能换来更多家庭的团聚与平安。”
潘璋驰: 医者坚守换万家团圆
今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肿瘤学硕士潘璋驰作为第12批援宁医疗队的一员,来到市人民医院,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驻点帮扶工作。
8月30日,一名七旬老人紧急就诊,经过问诊及检查,得知老人患有肺癌,目前肿瘤控制稳定,但因慢阻肺、肺心病等基础病严重,同时出现了低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危急合并症,老人经过多家医院治疗后感觉希望渺茫,本已打算放弃治疗,但潘璋驰通过他的专业判断,认为病人还有救,就这么放弃治疗实在是太可惜了。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潘璋驰和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余培东组建了临时特别医疗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医患双方也变得更有信心。其间,因患者低血压,升压药物无法停用。面对这一棘手难题,潘璋驰启动闽宁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邀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专家远程视频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了低血压原因与肿瘤治疗的关系,并结合市人民医院医疗条件,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大家的努力,患者于9月3日病愈出院。“治疗每个病人时我们都会竭尽全力,看到他们病情好转,我打心底里高兴。”潘璋驰说。
今年中秋节前,潘璋驰本可以提前安排好时间回趟福州老家,但他却选择留在固原。除了随时准备应对紧急患者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对自己计划实施的“超声精准引导下创新术式输液港植入术及全程精细化管理”项目申报材料作了进一步完善,希望能为医院肿瘤科的长足发展留下宝贵经验。
中秋节当天,潘璋驰拿出手机翻看着家人的照片,给家人发了祝福信息:“中秋快乐,想你们了。”“我们是生命的守护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坚守和付出,成为闽宁两地协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潘璋驰说。
杨金成:年年中秋我在岗
中秋时节,圆月高悬,照亮了千家万户的团聚与幸福。然而对于消防员杨金成来说,这个节日有着别样的意义。“从事消防工作5年,每个中秋节我都坚守在岗位上,只要群众平安,我们的坚守就是值得的。”杨金成说。
杨金成是原州区消防救援站副班长。自他加入消防队伍那一刻起,他便深知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是他的使命。翻开他的笔记本,首页上写着:我虽生而平凡,却有一个伟大的职业,这便是消防员的“不凡”。可见他对消防事业的热爱和信仰。5年来,杨金成先后参与处置灭火行动1000余次,营救被困群众140余人,积极参与义务献血、为民送水等公益活动累计300余次,用青春和汗水践行着踏上工作岗位时的誓言。
工作中,杨金成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以身作则带头开展好消防站的各项工作,每次出警也总是主动要求上最危险的一号车,冲在最前面。有一次,原州区北塬街道朝阳欣居小区某单元二楼起火,房门紧锁,有无被困人员情况不详。由于火势较大,杨金成只能利用6米拉梯打开窗户进入卧室,随着滚滚浓烟升起,室内可见度几乎为零。“当时我的内心还是有些恐惧的,但我的职责就是保护群众安全,这个时候不能退缩。”杨金成说。他努力调整好状态,保持沉着冷静,利用开式细水雾进行降温排烟,沿墙找到房间其余窗户打开排烟,利用热成像仪找出火点位置,精准及时地扑灭了火点,避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进一步损失。“这次救援经历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勇气,也积攒了宝贵的经验,让我更有信心面对以后的救援任务。”杨金成说。
工作之外,杨金成是个积极乐观的青年。他热爱音乐,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乐器,组建了固原消防第一支“蓝焰”乐队,经常在消防救援站表演正能量的节目,展现了消防救援人员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良好精神风貌。
今年中秋节,杨金成依然坚守在岗位上,随时待命。杨金成笑着说:“我和父母通了视频算是‘线上团圆’,还吃了一块月饼,这样的中秋节过着也不错。”
吴芳:节日坚守为母婴平安护航
9月16日,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里,一名护士大声喊道:“吴主任,产妇大出血。”一名38岁高龄孕妇待产时突然大出血,胎心微弱,情况危及母婴两条生命,这一突发状况打破了科室原有的安静,让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快,紧急手术。”时间就是生命,科室副主任医师吴芳立即做出反应,边安排工作边往手术室跑,争取时间实施手术。缝扎止血、静脉通路、输血输液……产房内,吴芳和同事们沉着应对,制定出最佳手术方案,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不到10分钟,出血止住了,产妇抢救成功,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当听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时,吴芳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刻她是幸福的。“生孩子是性命攸关的事情,每一个决定、每一个操作都关乎着每条生命的安危,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会拼尽全力守护母婴平安。”吴芳说。她忙碌的这天,正值中秋节假期,但在她看来和平常无异,因为这已是她多年的工作常态。
吴芳从事妇产科工作28年,她的双手迎接过近3万个小生命的到来。每一个小生命的降临,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吴芳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和众多医护人员一样,她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用精湛的医术和无尽的爱心,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
28年的坚持,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吴芳已记不清自己经历过多少次紧急情况,产妇的突发状况、胎儿的危险信号,都像是战场上的警报,让她和科室同事们瞬间进入战斗状态。“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会努力积极应对每一次紧急情况,为每一个家庭带去幸福。”吴芳说。她用行动诠释了爱与责任的真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今年中秋节,吴芳依然放弃了与家人的团圆时刻,坚守一线岗位。中秋节假期3天时间里,她先后为20多个产妇接生了新生命。“我们放弃个人休息坚守单位不算什么,只要母子平安,就是我们医护人员最欣慰、最值得、最幸福的事情。”吴芳动情地说。
马浩博:消防站里也有“中秋味”
“中秋佳节虽不能与家人团聚,但队里领导的关心和战友间的深厚情谊给了我家一般的温暖,让这个中秋节既充实又幸福,这也是一种团圆。”隆德县消防救援大队竹林站消防员马浩博说。马浩博今年23岁,2022年成为一名消防员,在这之前,他是个有着两年军龄的海军航空兵。
曾经,他身着军装,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奉献青春。如今,退伍后的他选择当一名消防员,成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者。“当兵的经历赋予了我高度纪律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使我能够很快适应消防救援工作。”马浩博说。他把在部队中培养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消防救援工作中,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含义。
从“浪花白”到“火焰蓝”,改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奉献,更是对使命的延续和职业精神的升华,这种升华体现在对每一次训练的精益求精,对每一次救援的全力以赴。
今年7月9日,隆德县城关镇东门加油站附近两车相撞导致一人被困,接警后,马浩博和队友迅速赶到现场,在排除事故车辆不存在漏油等隐患后,随即展开救援,他们利用剪切钳、扩张器等救援装备,在短短5分钟内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8月16日,隆德县渝河大道西门桥附近有人落水,接到报警后,马浩博等人赶赴现场展开营救,只见一名女子仰面漂浮在河面上,已失去意识,马浩博身穿急流救生衣下水,将落水女子营救上岸,好在救援及时,女子没有生命危险……正是因为马浩博和更多消防救援人员一次次的救援,守护了更多家庭的团圆。
无论是军人还是消防员,马浩博的家人一直很支持他的工作,希望他不忘初心,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中秋节这天,虽然马浩博没有吃到妈妈做的饭菜,但消防站的“大锅团圆饭”也别有意义,队友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故事,笑声连连,温情满满。“我们得时刻保持警醒,确保大家的团圆饭不变成‘烟熏味’。”马浩博笑着说。(记者: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