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牛这两天不好好吃料,能过来看一下吗?”2023年12月28日,正在家里给牛喂草的西吉县兴平乡王堡村村民马兵接到同村黎世安的电话后,立即放下手里的活计,开车出发了。
马兵和黎世安虽在同一个村,却在相隔5公里的两个村民小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两个人熟悉了起来。马兵家里养牛,有时候也会贩牛。黎世安一直在家种地,缺乏养牛经验。
2018年,黎世安准备发展养殖,得知马兵有几头品种优良的西门塔尔牛,就找他买了两头。黎世安经常向马兵请教养殖问题,马兵从购买肉牛、饲料配比到诊治常见病,事无巨细地全部传授给黎世安。“那时候我有什么不懂的事,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到我家帮忙解决,一待就是大半天。”提起马兵对他的帮助,黎世安充满了感激。
如今,黎世安通过养牛提高了收入,购买了农机具和电动汽车,日子越过越好。马兵养牛数量多,饲草料也种的多,每到种植和收割的时候,黎世安都去帮忙,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黎世安和马兵的兄弟情是兴平乡乡村振兴道路上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兴平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主心骨优势,引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发展产业,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凝聚共同发展的向心力,绘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通过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文化广场,绘制民族团结主题文化墙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氛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民族团结杯”农民篮球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及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先进典型表彰活动,让团结互助的关系更加融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兴平乡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的重心放在加快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上,让全乡各族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马沟村以前以种植杂粮为主,亩产值约400元。今年,兴平乡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投资600多万元建设1200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种植彩椒、南瓜等冷凉蔬菜,亩产值达到4000元。团结村的杨宝忠作为返乡大学生,从2016年的40头牛养到现在的二三百头牛。几年间,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一起销售、一起致富。“现在国家各项政策真好,党员干部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杨宝忠说。
截至目前,兴平乡打造蔬菜、油料、杂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基地15个;新建500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个,盘活出户入园养殖小区2家,百头牛以上合作社10家;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在高崖、马沟、兴平3个村建设高山冷凉蔬菜基地3个3000亩。通过贷款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务工、学习技术,帮助各族群众增收。
去年以来,兴平乡各村、各站所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探索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模式,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月”“六盘儿女一家亲”等活动内容。如今的兴平乡,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记者 王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