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吉县兴平乡王堡村灰岔组,提起王志军,无人不夸。
一夸勤劳能致富。王志军从5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开始养殖,目前牛存栏十多头,种植60多亩土地,购买了各类农机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二夸家中好儿郎。王志军家孩子个个优秀,大女儿已经参加工作,其余孩子正在上学,个个成绩优异。
三夸助人好为乐。下沟组村民马岁女独自供养三个孩子上学,生活比较困难。2022年,马岁女一度想让两个上高中的孩子辍学。王志军知道后,主动找马岁女做动员:“再难都要让孩子上学,熬过这几年就好了。你看我家老大,上完大学就在外面工作了。”和妻子商量后,夫妻俩又把自家的20多亩地让给马岁女耕种。村“两委”知道情况后,也给马岁女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帮她增加收入。经过村上和王志军夫妻俩的帮助,马岁女改变了想法。现在,她的两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最小的孩子在读高中。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王志军夫妻俩像家人一样在生活上帮助我,在思想上开导我。”马岁女感慨,“如今孩子都有出息,我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王志军的事例只是兴平乡乡村振兴道路上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兴平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主心骨优势,引领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发展产业,让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凝聚共同发展的向心力,绘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多次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民族团结杯”农民篮球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及精神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先进典型表彰活动,让团结互助的关系更加融洽。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兴平乡始终把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主抓手,让全乡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兴平乡团结村的杨宝忠作为返乡大学生,2016年建起养牛场,最初只有1个牛棚,养了40多头牛。由于他养的牛品质优良,逐步发展成以订单销售为主。销售不用发愁,饲养量逐年扩大,现在有7个棚,近三百头牛。团结村400多户人,90%的农户家中养牛,少的五六头,多的二十几头。在养殖过程中,杨宝忠带动大家一起养殖、一起销售,跟农户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养牛用的草料70%是从周边农户家收购的。杨宝忠自己种有100多亩饲草,每年春耕和秋收两季用工达200人次。周边养殖户还可以用自己家的普通牛置换养殖场的怀孕母牛,双方按重量补差价即可,因为可以收获一头牛犊,农户每年置换的有100多头。同心向前,共谋发展。通过抱团发展肉牛养殖业,团结村的致富队伍逐年壮大。“现在国家各项政策真好,党员干部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的劲头也越来越足了。”杨宝忠说。
截至目前,兴平乡打造蔬菜、油料、杂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基地11个;建成500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个,百头牛以上合作社10家;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在高崖村建设高山冷凉蔬菜基地1个500亩。通过贷款优惠等扶持政策,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务工、学习技术,帮助各族群众增收。
去年以来,兴平乡通过建设人居环境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项目,村容村貌更加美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村、各站所结合实际,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月”“六盘儿女一家亲”等活动内容,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融,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描绘出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画卷。(记者:王 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