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美国外教眼中的西海固之变》的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文章中这位叫梅丽莎·史密斯的美国人回忆了她1993年第一次来到固原时的情景:“雨雪过后,主街道因是土路而略显泥泞,少数几个人或步行或骑车,有的还好奇地望向镜头方向,街道两边大多是低矮的砖房,楼房最高只有三层。”梅丽莎·史密斯至今保留着这张28年前拍摄的照片。
影像可以记录历史,但不能创造历史。今日固原,已沧桑巨变。
五年来,一条条通村公路像一根根毛细血管,把偏远村落串连起来,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铺平了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年来,固原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高速融入全国大路网;
六盘山机场进入大机型时代,机场旅客年吞吐量保持在40万人次,通航点由5个增加到8个,航班数量由每周17班增加到每周42班,打通了进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各个方向的空中通道。
五年来,中南城乡安全饮水、黄河水调蓄工程实现了泾河水、黄河水并网利用,从宁南到宁北,两股优质水源充盈着沿线百姓的日常所需;“互联网+城乡饮水”全面铺开,让城乡供水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不再难;彭阳“互联网+人饮”智慧水利模式,这个久旱之地悟出的“吃水经”,在全国推广。
五年来,输电线路纵横山川,走入千家万户,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光伏扶贫让固原200多个村2.2万户农民实现了产业收益“天上来”。
五年来,6万多户居民用上了更加清洁的天然气,“电改煤”“气代煤”,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蓝天白云的守护者。
五年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建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100%,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通达的网络让深处山区的群众生活更加便捷;数字固原、雪亮工程、163政务服务平台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让社会治理更精细、更高效。
五年来,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越来越多的城市绿地正在改变着城市的肌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这五年,那些曾经困顿固原发展的“枷锁”正被逐个解开。
供水网、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一个个重大工程铺展宏图,编织起固原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编织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固原新篇章。
黄河水调蓄工程“解水困” 畅通发展路
清洁能源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光伏扶贫农民产业收益“天上来”
天然气走进千家万户
构筑数字城市新基建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地标让城市更美好
从阡陌交通到大路纵横
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打通固原向外空中通道
记 者:安 磊 郑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