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919大飞机研发一线,到扎根黄土地的西吉县驻村第一书记岗位,其间的跨度仿若天堑。然而对于37岁的王浙波而言,这是梦想的转场,亦是青春的接力。
在C919科研一线奋战九载,王浙波参与并见证了国产大飞机从设计图纸到商业首飞的辉煌历程,中国民航实现重大跨越,他的事业也攀上新高峰。此时,公司选拔驻村第一书记的消息传来,王浙波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要去《山海情》里那个最贫困最艰苦的地方。从黄浦江畔到六盘山麓,他跨越近两千公里,一头扎进了西吉县新营乡甘井村。
尽管早有准备,但初入甘井村,王浙波还是吃了一惊。“2023年6月我刚来的时候,村里只有旱厕,村委会的院子里还有一口老井,大家冬日要去室外提水吃。”王浙波说,他小时候生活在浙江农村,目之所及,这里与记忆中的景象重叠,两地近乎有30年的差距。除了生活方式的不适,语言是另一道坎。“他刚来的时候,很多方言他都听得一头雾水。有时候村民说一句,他就赶忙先记下来,稍后再问我。如今他已经成了咱西吉人,用方言可以随便交流,爱吃面,风吹日晒,脸也变得像咱本地人一样黑。”甘井村党支部书记牛耕苑笑着说。
在王浙波的办公室墙上,一张村级地图上贴着密密麻麻的便利贴,记录了居住在不同位置村民的姓名、家庭人数、经济状况等关键信息。“到任后,我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入户了解村民情况,又怕听不懂闹笑话,就提前做了功课,才有了这张图。”如今,他的办公室一年到头从不上锁,村民们遇上事儿,抬脚就进,找他商量,大家处成了一家人。
70岁的独居老人马国民提及王浙波,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竖起大拇指不住夸赞:“咱这第一书记确实没麻达,大家伙儿当面夸,背后也夸,实实在在为村里干了不少好事儿。”
从2012年开始,中国商飞公司对口帮扶西吉县,用心用情用力,足迹遍及西吉全县。其中,甘井村是继将台堡镇西坪村、火家沟村后,中国商飞公司在西吉的第三个驻村帮扶村庄。接过驻村第一书记的接力棒,王浙波延续了商飞一贯实干、敢干的优良作风,在这片试验田上阔步前行。
产业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这场宏大战役的关键突破口与核心着力点。甘井村是传统农业村落,历史上村民一直以玉米、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牛、羊等家畜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2023年,王浙波与村干部争取多方资金,在甘井村建成6000亩高标准农田、172栋设施大棚、2栋智慧连栋拱棚,延长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
在村委会的二层小楼上,“科技小院”四个大字在西北冬日的萧瑟大地上格外醒目。实验室里,各类专业农业实验装置一应俱全。今年春,来自国内两所最顶尖的农业高校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将入驻这里,并长期开展农业课题研究和优质品种推广,同时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服务。这是王浙波对标文件中提出的“科技小院”概念,对接公司资源协调建成的,这也是西吉县为数不多的“科技小院”之一。
“我们引进农业高校智库人才,希望通过他们的专业智慧和技术,以农业创新带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前期会聚焦艾草、杂粮这两个主要品种,在甘井村做试点种植、品种改良和推广。通过科技小院这一比较专业的实验配置,让两所农业高校的老师和学生能在这里安心开展科研工作,用科研成果惠及甘井村乃至全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王浙波说。
农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插上翅膀。步行在村道上,设计独特的山景栈道,依山而建的旅游民宿,设计感十足的太空舱营地让人流连忘返,“我在甘井很想你”“I LOVE 甘井”等网红打卡点彰显出这一旅游乡村的淳朴与热情。这些,都是王浙波联合中国商飞公司工业设计量身设计完成,为了补齐乡村旅游短板,提升游客体验,王浙波还推动建设爱心超市、旅游卫生厕所、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让游客住得舒服、玩得开心。2024年4月28日甘井村乡村旅游项目试运营以来,村集体已接待游客5万余人,仅太空舱一项就为村集体经济创收5万多元,打破了村集体文旅收入为零的僵局。
“不久前,我们和王书记一起到上海市的网红村吴房村观摩取经,可真是大开眼界。我们引以为傲的村子,跟人家一比,才刚迈出第一步。”牛耕苑谈起此行,眼中光芒闪烁。最近,他有了新想法,要仿照吴房村的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两委”的腰杆子才能硬起来,才能向现代化村镇的目标迈进,有更多的发展可能。
“要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村干部是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引领力量,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但我坚信,在驻村队员的接续奋斗下,在中国商飞公司一如既往的帮扶下,在甘井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让这片土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王浙波说。(记者:马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