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承诺丨我市依托“利益联结”机制惠农户促增收
西吉县偏城乡的菌菇大棚内,菇农们正为“订单菌菇”忙碌;彭阳县小岔乡米沟村的帮扶车间里,虎小兰和她的姐妹们飞针走线,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各地。这些火热场景,是我市围绕产业、就业,积极探索“壮大一产蓄潜力、繁荣三产激活力、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依托利益联结机制结出的硕果。一年多来,通过让农户深度“镶嵌”在产业链上,助力农民稳定就业增收。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4%,增速位列宁夏全区第一。

为破解经营主体与农户“两张皮”的发展瓶颈,我市通过政策引导,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让小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有活干、有钱赚”。西吉县偏城乡山海堡菌菇园作为今年新建成的项目,于9月正式投产,10座大棚内的菌菇种植全部采用订单模式,由合作方提前锁定收购需求,从源头上解决了“种得出、卖不掉”的销售难题,确保了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能更多留在当地、留给农民。
针对强劳动力需求,我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有组织、定向化、技能型的劳务输出,变“自发闯市场”为“有组织拓市场”。西吉县打造的“七色光”劳务品牌便是其中的典范。涵盖了“货运先锋、菜帮子、新能源安装工、焊匠、厨师、建筑工、绣娘”等七大就业方向。通过构建从组织领导到服务保障的体系,实现了人岗精准对接。今年以来,西吉县通过有组织转移就业,让5.7万名劳动力端上了“稳饭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1.1万人,预计人均年务工收入达2.5万元,劳务组织化程度显著提升。
对于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劳动力,我市则将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彭阳县小岔乡米沟村的虎小兰,身有残疾却自强不息,凭借一手刺绣绝活,在乡村两级的帮助下,建起了“刺绣帮扶车间”。“以前自己做,销路不稳定。现在村里帮我建车间、拉订单、开网店,我带着21个姐妹一起干,大家既能照顾家,每月还有稳定收入。”虎小兰说。从受助者到助人者,她的蜕变正是全市“稳定就业型”联农带农机制最温暖的注脚。
我市始终把农民增收作为关键要点,通过“利益联结”惠农机制,不仅让强劳力有组织地走出去,也让弱劳力在家门口有活干,更让广大农户在产业链上从“旁观者”变为“合伙人”。这条充满活力的联农带农之路,正为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见习记者:姚亚婷 记者:安磊)
相关新闻
-
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推进 夯实“耕”基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2025-11-25] -
固原检察专项行动让2389名女职工领回47万余元卫生费
[2025-11-25] -
回望承诺丨我市依托“利益联结”机制惠农户促增收
[2025-11-25] -
宁夏六盘山水务有限公司开展供水管网冬季保温工作
[2025-11-25] -
奋进十四五 书写新篇章丨生态“含绿量”撬动发展“含金量”——“十四五”固原市生态建设交出绿色答卷
[2025-11-25] -
“土特产”变身“金名片”
[2025-11-24] -
我市联农带农 “四项机制”激活乡村共富新动能
[2025-11-24] -
宁夏百万减残工程正式启动!降低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
[2025-11-23] -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公布 宁夏8个单位和组织上榜
[2025-11-22] -
宁夏出台危险废物处置“综合监管一件事”实施细则
[2025-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