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四色”辉映绽异彩 红色文旅启新程
秋高气爽,山峦叠翠,惠风和畅。九月的六盘山下,第三届宁夏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在西吉将台堡启幕,活动以“红色铸魂、绿色铺底、古色添韵、特色暖心”的独特姿态,展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八方宾朋相聚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地和新时代长征路出发地,共同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体验一场“四色”魅力文旅盛宴。
固原,立足“红色、绿色、古色、特色”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高质量打造六盘山生态红色文化融合区,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绿色生态价值转化,古色文明活态传承,特色风物润泽民生,“四色固原”的文旅实践是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的生动诠释。
红色是最厚重的底色。文旅融合须“铸魂”,固原的故事,始于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辞章,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奠定大西北革命根基,任山河战斗中解放军战士用热血铺就宁夏解放之路……这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红色记忆,是固原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流淌在固原人民血脉中的精神基因。固原依托六盘山、将台堡等红色地标,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通过红色研学、自驾旅游等新业态,生动诠释红色基因,让游客在行走中感悟长征精神,在互动中凝聚奋进力量,红色文旅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
绿色是最灵动的颜值。六盘山的苍翠、火石寨的丹霞、“七星银河”的清澈,交织成最美的自然画卷。夏季平均18℃的清凉气候,让固原成为西北首个入选联合国“自然城市”的地级市;春赏山花、夏享清凉、秋观层林、冬览雪韵,四季皆景构建起“天然氧吧”的诗意栖居。固原的绿色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是农文旅融合的天然载体。民宿庭院里飘着六盘山冷凉蔬菜的清香,生态康养游与乡村慢生活深度融合,绿色赋能推动旅游方式从“观赏风景”向“体验生活”升级,“生态颜值”换来了“经济价值”。
古色是最深厚的底蕴。翻开固原的历史长卷,三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诉说着人类文明的起源,60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存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融,战国秦长城的烽燧残垣记录着农耕与游牧文明的碰撞,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回荡着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繁华。姚河塬遗址填补西北商周历史空白,波斯鎏金银壶与萨珊凸钉玻璃碗见证着跨洲际的文化对话,北魏漆棺画、须弥山石窟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而非遗名录里的杨氏泥塑、魏氏砖雕、社火皮影,至今仍在民间熠熠生辉。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化符号,通过活态传承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古老文明与现代风尚的共鸣。
特色是最温暖的亮色。文旅融合重在“走心”,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固原的“特色之美”藏在“烟火气”里。六盘山牛肉的香醇、冷凉蔬菜的脆嫩、马铃薯的软糯,是土地馈赠的独特风味;九碗十三花的丰盛、隆德暖锅的热乎,是百姓厨房里的人间至味。这些浸润着乡土气息的物产与美食,生动诠释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坐在农家院落里,就着黄土高原的风吃一碗泾源蒸鸡,听一段“红军路过单家集”的红色故事,沉浸式体验令人心暖,亦难忘怀。
红色铸魂,绿色养眼,古色蕴文,特色润心。固原以“四色”资源为笔墨,绘出一幅农文旅深度融合、“红绿古特”交相辉映的发展新图景。
本届红色文化旅游节,是对红色文化传承的生动展现,是对“四色固原”的集中展示。开幕式上情景舞蹈《峥嵘岁月》的艺术再现,革命后代饱含深情的现场讲述,“小石榴书屋”图书捐赠的暖心之举,以及各县区独具特色的文旅推介,构建起沉浸式体验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一次精神的洗礼,一场文化的盛宴。
红色固原,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沿着六盘山的红色足迹走来,在青山绿水间停留,在古韵新声中感知历史,在烟火人情中感知温暖,认知固原、乐享固原、投资固原,共话农文旅发展,共创合作共赢美好未来。(评论员:马建平)
相关新闻
-
评论丨“四色”辉映绽异彩 红色文旅启新程
[2025-09-17] -
山河为幕 云端共育——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全媒直播能力建设跃升记录
[2025-08-23] -
固原:小城“燃”出大动静
[2025-08-19] -
评论|山乡巨变带来了精神觉醒
[2025-06-04] -
书写劳动风采 创造时代荣光
[2025-05-01] -
固原日报评论员文章丨卅载接力“长征”路 百里壮行淬青春
[2025-04-03] -
回望来时路 再闯新高度
[2025-03-05] -
守住人间“烟火气”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能力
[2025-03-04] -
以“蛇行千里”的劲头奋力抓项目扩投资
[2025-02-07] -
凝心聚力谋发展 同心共进谱新篇——热烈祝贺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