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光明之手 —— 一名盲人按摩师二十年的坚守与温暖
“您放松点,这个力度可以吗?”8月19日,刚踏入市区的一家盲人按摩店内,就听到一男子温和的询问声,只见他正俯身为顾客进行颈部按摩,一举一动尽显专业。这是63岁的盲人按摩师陈汉炜和妻子倪淑丽共同经营近20年的小店,它不仅是周边居民缓解病痛的“康复站”,更是夫妻俩用双手编织的“光明港湾”。
说起从初学按摩到创业经历,陈汉炜走过一条艰难路。
命运关上一扇门,双手推开一扇窗。
1962年,陈汉炜出生在固原县七营镇一个普通家庭。而立之年,一场眼疾让他的世界逐渐失去色彩,因错失治疗时机最终被诊断为视网膜脱落,视力仅仅为零。“那时候我们刚结婚3年,觉得天都塌了,整天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理不清今后的路该咋走?”回忆起当时的困境,陈汉炜的声音里仍带着一丝颤抖。
陈汉炜一度陷入消沉,他不仅看不到太阳升起、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致,更无法目睹绕膝承欢的和睦家庭氛围。为了生存,他摸索着做饭、喂牛羊,力所能及帮家里做事情。为了赚钱,他尝试着做生意并贩卖牛羊,但是微薄的年收入根本不能供给家庭的开支。直到37岁那年,社区工作人员给陈汉炜带来了一个消息:固原县残联、民政局联合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其中就有按摩理疗专业。“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刚接触按摩就入了迷。”陈汉炜说,按摩不仅需要记忆复杂的穴位图谱,还要通过手感判断骨骼、肌肉的状态,对视障人士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为了学好手艺,陈汉炜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按摩师杨永贵传授的每节课程、每个要领他都熟记于心,精准掌握;别人练习30分钟,他就练1个小时;为了找好穴位位置,他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常常练到手臂酸痛麻木。
他深知,不能这样被命运打败,如果在按摩这条路上走不通,未来的生活将更加艰难。经过一年多的勤学苦练,陈汉炜终于获得了从业资格证书,成为独当一面的按摩师。有了手艺,他被杨永贵返聘到店里,这一干就是5年。
当初养家糊口的愿望已经实现,但陈汉炜并不满足于打工,决定自己创业。2008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开起了自己的按摩店。“刚开始生意不好,一天最多来两三个顾客,有时候一整天都没人。”陈汉炜说,最困难的时候,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但倪淑丽始终不离不弃,“她总说,只要手艺好,肯定能留住顾客。”陈汉炜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二十年坚守,用双手编织信任与口碑
从最初的小屋到如今40多平方米的门店,陈汉炜的按摩店走过了近20个春秋。每天6时,夫妻俩准时到店,打扫卫生、消毒器械、备好艾草。“按摩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卫生必须过关。”倪淑丽边说边整理着床单,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打扫得一尘不染,床单被褥每天更换清洗,按摩器械坚持“一客一消毒”,这些细节让顾客格外放心。
“陈师傅的手艺好得很,我颈椎不舒服找他按了三次已明显好转。”熟客陈梅花因长期伏案工作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经人介绍来到陈汉炜的按摩店后,成了这里的“铁杆粉丝”。
陈汉炜的按摩技术之所以受欢迎,源于他对顾客的用心。每次接待新顾客,他都会耐心询问其身体状况、疼痛部位,再通过触摸仔细判断症结所在,制定个性化的按摩方案。“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的顾客,要重点放松腰背部肌肉,配合拉伸手法。关节炎患者则要注重关节周围的穴位刺激。”陈汉炜说,20年来,他接待过的顾客超3万人次,积累了丰富的康复护理经验,擅长处理颈椎、腰椎问题及“三伏”艾灸、刮痧、火疗、拔罐等康复理疗。
时间久了,陈汉炜便记住了每位老顾客的身体状况和按摩习惯,甚至能通过脚步声分辨出熟客的到来,这让许多顾客成了店里的“回头客”,有的一家老少都来找他按摩。
黑暗中的光明,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如今,陈汉炜的按摩店每个月有固定顾客60多人,“三伏”艾灸人数也不少,收入稳定,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还供3个儿女读完了大学。“女儿在外地工作,经常打电话回来让我们别太累。”说起女儿,倪淑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打工和创业过程中,陈汉炜长了见识,修养也得到提升。得知部分残障人士由于没有谋生技能,仅依靠国家相关福利补贴为生时,他深感同情。他觉得,盲人通过系统按摩培训可具备职业能力,且有充足的生存空间。于是,他主动承担起按摩培训的教学工作,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些年我带过5个徒弟,现在他们都开了自己的店,成了同行。”陈汉炜说,看到徒弟们能自食其力,他比自己赚钱还开心。
在陈汉炜看来,盲人按摩不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还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虽然我看不见,但双手能感受到顾客的需求,能通过按摩减轻他们的痛苦,这种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他说,20年来,他从顾客的感谢中获得了尊重,从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每天21时,按摩店都准时关门。陈汉炜和倪淑丽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店继续开下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陈汉炜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把这份事业做下去。
20年光阴,陈汉炜用一双巧手在黑暗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他的故事不仅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谛,更展现了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在这座城市里,还有许多像陈汉炜夫妇这样的人,他们通过努力创造着价值,用双手编织着梦想,为社会增添着温暖与力量。正如陈汉炜所说:“命运或许给了我们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但只要肯努力,双手就能创造出精彩的人生。”(记者:毛小勤)
相关新闻
-
宁夏考古又一重要突破!隆德“沙塘北塬类型”被确认为独立的过渡性考古学文化
[2025-08-22] -
老张口中的好日子
[2025-08-22] -
黑暗中的光明之手 —— 一名盲人按摩师二十年的坚守与温暖
[2025-08-22] -
奇怪?玉米地里咋“长”出了“路灯”!
[2025-08-21] -
社区里的“跳蚤江湖”
[2025-08-21] -
广州人的“硬菜”竟是固原产?“六盘山”系列美味等你现场品鉴!
[2025-08-20] -
用统筹功夫建绿电园区
[2025-08-20] -
宁夏防非打非IP矩阵已互动覆盖620万人次
[2025-08-20] -
母爱如磐 政策暖心
[2025-08-19] -
剑指“养老骗局”!宁夏专项整治守护老年人“钱袋子”
[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