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何生林的致富“新航线”
2021年7月,正是玉米生长关键期,受气温和降水叠加影响,我市多地高发蚜虫、大斑病等病虫害。原州区黄铎堡镇白河村村民背着沉重的喷雾器,穿梭在比自己还高的玉米地里,展开“抗虫大战”。
那一年,46岁的白河村村民何生林看着自家20多亩玉米地发愁,密密麻麻的深绿色蚜虫吸食着叶片营养,叶子一天天变黄,即使他每天背着喷雾器从早忙到晚,也很难兼顾到所有玉米。当时,全国多地为应对玉米病虫害,采用无人机植保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何生林很快便在快手平台上得知无人机喷洒药剂不仅高效,覆盖范围广,还省时省力。
他第一时间从外地购买了价值4.8万元的大疆无人机。虽然他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学习理论知识有困难,但凭借32年农机操作经验和出色的动手能力,何生林很快便掌握了无人机操作要领,投入更多精力攻克理论知识,考取了飞手证。
彼时,无人机植保在当地尚未普及,何生林是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农民。这一年,他的植保无人机不仅飞出了白河村,还掠过了我市各县区和吴忠市同心县农田上方,完成了4000多亩玉米病虫害防治。短短20多天,何生林就赚回了购买无人机的费用。
曾经何生林开着拖拉机养家糊口,从春耕到秋收,常年奔波在大地上。而现在,他的目光变成了手持云台,跟随无人机的视角,俯瞰充满生机的农田,自豪感油然而生。无人机重塑了他的职业生涯。曾经农忙时节才有收入的农机手,如今变身全年有活干的飞手。春季吊运树苗、夏季植保作业、秋季吊运树木、冬季太阳能板施工等吊运项目,何生林的业务四季不断。
有的大型项目需要团队协作,何生林从中发现了商机。他组织村里有意向的年轻人成立无人机飞航队,曾经外出务工的青年获得稳定收入,对新职业充满期待。几年间,团队从4人发展至8人。从陕西定边到甘肃临夏,何生林带领团队承接各类吊运和植保业务,队员年收入稳定在十几万元。
随着低空经济的不断发展,飞手人数逐年增多。面对逐渐增强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何生林和他的团队加入了我市一家农业公司,依托平台优势长远发展。(记者:兰婷婷 宋昇 实习生:赵金旭)
相关新闻
-
遭遇山洪,如何避险逃生?
[2025-08-10] -
农民何生林的致富“新航线”
[2025-08-09] -
三十年的坚守 一生的从医梦
[2025-08-09] -
生活随手拍 | 阳光下的泡泡
[2025-08-08] -
生活随手拍 | 荷花间的合影
[2025-08-08] -
截至8月8日8时,宁夏最大累计降雨量为51.1毫米
[2025-08-08] -
村部会议室变身“童心港湾”!宁夏师范大学学生点亮西吉山村夏日
[2025-08-05] -
宁夏最新降水情况及预报来了
[2025-08-04] -
“中医生活化”开启市民养生新体验
[2025-08-01] -
寨科乡多措施做好暑期防溺水宣传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