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坚守 一生的从医梦
8月5日,清晨的阳光刚褪去晨雾的朦胧,原州区张易镇盐泥村村医张志刚已背起棕褐色药箱,沿着熟悉的村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些蜿蜒的乡间小路,他已经走了30年。
1992年,18岁的张志刚怀揣着梦想考入原固原卫生学校,签约了定向乡村医生。谈起当年的选择,张志刚眼里仍闪烁着光芒:“看到乡村医疗人才缺乏、百姓看病难,我就想回到基层干点实事。”
两年后,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愿回到家乡盐泥村,那时的张志刚还是个毛头小伙。村卫生室的条件十分简陋,但在交通、医疗都不发达的年代,这里是村民就医的首选。“我刚来时,卫生室有3个医生,每月要接诊300多人。”他回忆道。
夜里接诊是常态。1996年,一名3岁幼童被缝衣针扎入大腿,当张志刚赶到时,针头已随血液移至脚踝,他沉着地为幼童完成了手术。1998年,一名产后大出血的产妇血压骤降,情况危急,张志刚当机立断为产妇输液治疗,及时稳住产妇生命体征,平安转至原固原县医院。
30年的行医生涯里,这些数不清的紧急时刻让村民对他百分之百的信任。
如今的盐泥村卫生室已是“五室”分开的标准化村卫生室,配备全科诊断仪、艾灸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等医疗设备。时代在变,村民的健康需求也在变。从以前的急性传染病到如今的慢性病管理,张志刚的“医术地图”不断扩展。2012年起,他在传统西医诊疗之外,又自学中医,为老人提供针灸、拔罐等服务。
随着城镇化进程,卫生室的日常接诊量减少了,但张志刚的工作却更加细致,转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盐泥村常住人口1000余户,65岁以上老人350余名。通过乡村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张志刚成了村民家中的常客。“哪家有几口人?身体怎么样?甚至谁家的锅大碗小,我都一清二楚。”他笑着打趣。从为婴幼儿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肌红蛋白、视力,到提醒老年人按时服药、科普科学饮食和健康生活,张志刚的服务越来越全面。
“今天血压和血糖都正常,还是要控制血糖,少吃水果。”在80岁的邱玉珍老人家里,张志刚一边测量血压,一边叮嘱注意事项。老人禁不住夸赞张志刚:“张大夫对老年人特别好,经常上门看我。前段时间我腿疼得下不了炕,张大夫教我按摩穴位,督促我天天做,现在都能拄拐下地转了。”老人的眼里全是感激与信任。
夕阳西下,张志刚终于结束了一天的走访,沿着小路回到卫生室。夕阳下,他的影子逐渐拉长。从青丝到白发,从步行、自行车到摩托车、小汽车,每一个脚印、每一道车辙,都刻写着一位乡村医生的坚守。(见习记者:黎乐乐 记者:潘 辉)
相关新闻
-
遭遇山洪,如何避险逃生?
[2025-08-10] -
农民何生林的致富“新航线”
[2025-08-09] -
三十年的坚守 一生的从医梦
[2025-08-09] -
生活随手拍 | 阳光下的泡泡
[2025-08-08] -
生活随手拍 | 荷花间的合影
[2025-08-08] -
截至8月8日8时,宁夏最大累计降雨量为51.1毫米
[2025-08-08] -
村部会议室变身“童心港湾”!宁夏师范大学学生点亮西吉山村夏日
[2025-08-05] -
宁夏最新降水情况及预报来了
[2025-08-04] -
“中医生活化”开启市民养生新体验
[2025-08-01] -
寨科乡多措施做好暑期防溺水宣传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