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彭阳青年的乡土情怀
“能行,能行!”电话那头,张小军的声音干脆利落,带着固原人特有的爽快。这个“90后”小伙,是彭阳县振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6年前,26岁的他曾在浦发银行银川分行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和不错的待遇,过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
张小军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2019年,张小军主动报名参加驻村扶贫工作。“咱都是农村出来的,就想回农村帮帮大家。”后来,他被选派到西吉县新营乡洞子沟村,开始了为期4年的驻村工作。
驻村期间,张小军充分发挥自己在金融系统的优势,争取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支持村里改良马铃薯品种,帮助村党支部从“一星级”升到“四星级”,还争取闽宁项目资金120万元帮助村集体购置农机设备,村集体收入从最初的5万元增至20万元。
在驻村工作时,最触动张小军的是2020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由于市场低迷,马铃薯价格跌得较低,再加上淀粉厂收购能力有限,销路不畅导致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窖里的马铃薯发芽变质,不得不倒进沟里。“我当时蹲在地头抽了半包烟,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张小军回忆道,他心里迫切地想要帮村民发展产业。
2023年11月,张小军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回到彭阳老家创业。“家里闹翻了天,亲戚朋友都说我的决定太仓促了。”想起当时的情形,他笑着摇头。因张小军见过农产品质优价低的窘境,毅然决定和大学同学在彭阳县白阳镇南山村搞起了林下养殖,并成立彭阳县振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创业远比想象更艰难。一枚生态鸡蛋的成本为0.9元,比工厂化养殖的鸡蛋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张小军和伙伴们想出了不少点子:赴银川、西安、兰州等地推广产品,让更多人知道彭阳县有优质的鸡和鸡蛋;在抖音、快手平台上直播,详细介绍产品贵在哪里、好在哪里;邀请外地客商来养殖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开发线上认养小程序,让消费者24小时监控自己认养的鸡;还在养殖场区建起露营地、真人CS基地,种植中药材和地椒,发展红梅杏采摘,形成农文旅融合的产业链。“只有将外面先进的理念融入传统养殖产业,才能吸引游客。”张小军自信满满地说。
“我们要让消费者明白,一枚鸡蛋贵出来的0.5元买的不仅是健康,更是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张小军说。如今,他已带动周边14户农户就业,每户年均增收1.6万元。公司现在有21栋大棚,将其中5栋大棚交给村民管理使用,并提供鸡苗、场地等资源让村民认养,成本由公司分摊,包装和销售都由公司负责,部分销售收入分给村民,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让村民挣到了钱。翻开张小军手机里的工作照,晨雾中的养殖基地宛如一幅水墨画,戴草帽的工人正在捡拾鸡蛋,五彩的露营帐篷点缀在林间,处处透着生机。
对于未来,张小军有着清晰的规划:今年要扩建200亩中药材、地椒茶种植基地和200亩红梅杏采摘园,把基地打造成集养殖、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金融是输血,产业才是造血。”这个皮肤黝黑的新农人搓着手指上的老茧说,“驻村时,老乡总塞给我煮熟的马铃薯,现在轮到我回馈家乡这片土地了。”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张小军后悔当初的选择吗?他笑了笑说:“其实银行工作和返乡创业一样,都是在服务群众,只是方式不同罢了。”这个“90后”彭阳青年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乡土情怀,在这片熟悉的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记者:高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