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凉山坳“菇”事兴
夏日,西吉县西滩乡的山坳里依然凉爽。距离西滩乡张村堡村村部不远的菌棒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与工人的交谈声交织成曲。走进设施大棚,在黑纱和反光银色薄膜层层包裹之下,昏暗中散发出菌菇香气,三轮车穿梭其中,透着一丝神秘。
今年,张村堡村有了第一个工厂。村民组团来挣钱,进厂一看,确实与众不同。门口堆放着从内蒙古运来的玉米芯,从新疆运来的棉花籽和豆粕。村民听说,这些老百姓不用的农业废弃物,经发酵加工处理后,放在地上就可以长出平菇。
这个一直以传统种养为主的小山村,如今因“菇”而变。今年,村“两委”与西吉县政协驻村工作队携手,从“菌菇之乡”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杨林寨乡引进企业,在西吉县成立湘吉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村集体将去年以工代赈项目建成的72栋大棚盘活出租,企业注资500万元改造配套设施,建成了集菌棒生产、恒温仓储、规模种植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基地。一方面带来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村集体和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5月中旬,菌棒生产车间一经建成,不少村民前来应聘。菌棒自动生产流水线上,拌料、装袋、灭菌等工序有条不紊,刚下线的菌棒被运往附近的设施大棚。车间每天固定用工50人,工作轻松简单,深受村民的喜爱。村民马龙负责用铲车上料,妻子虎彦花则在封口工位麻利地分拣菌棒。夫妻俩各负其责,工作井然有序。“在家门口工作确实方便,中午休息了能回家喂牛,平时也能种地,还能多挣两份工资,完成既定任务后,加班还有加班费,这在以前真不敢想。现在我们既是农民也是工人呢!”村民马龙自豪地说。
张村堡村平均海拔接近1900米,高海拔带来的冷凉气候可以让菌菇积累大量养分,病虫害少。同时,优质的空气质量和水土环境是湖南岳阳籍商人们十分看中的。湘吉公司有成熟的菌菇种植技术,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平菇菌种,菌种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育,能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确保稳定的产量和良好的品质。在培养基方面,选用玉米芯、棉籽壳等低成本的农业副产品,加上独特的发酵、接种技术,其产出的平菇菌盖肥厚、口感鲜嫩,深受市场青睐,目前已与上海、重庆及广东等地的经销商达成合作意向。
“菌棒用料十分扎实,一个菌棒接近2.5公斤,每棒可以产菇5茬到8茬,每个菌棒产量1.25公斤左右,按照目前产100万棒计算的话,总产量可达125万公斤,总产值估计在400万元至1200万元。”随手掂起一个菌棒,张村堡村党支部书记袁保贵细细算起了账。更让村民期待的是“三年之约”,企业承诺过渡期后将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村民掌握种植技术后,将从“企业主产”转为“农户主种”,构建“企业+农户+市场”的长效联农机制。“将来,菌菇企业收蘑菇,当地老百姓种蘑菇,这种联农带农机制一旦形成,农民收益就可能大大增加。”西吉县政协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旭东说。(记者:马 静)
相关新闻
-
原州区炭山乡2.6万亩柠条籽“沙沙”落袋
[2025-07-30] -
种出好菜 带富村民
[2025-07-30] -
西吉县为33个自乐班配备文化设备
[2025-07-30] -
银发艺术团送欢乐
[2025-07-29]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泾源县产业带动就业致富路 上半年劳动力转移就业29158人实现工资收入5.6亿元
[2025-07-29] -
1840幅作品展现民族团结与时代风采 第二届全国(隆德)书法大赛作品展开展
[2025-07-28] -
“彭庄蜜”香飘六盘山 小蜜蜂酿出大产业
[2025-07-27] -
彭阳县开门纳谏办好惠民实事
[2025-07-26] -
绿水青山中寻找致富密钥——原州区“山水工程”项目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2025-07-26] -
彭阳县禁毒办“科技+人力”筑牢禁毒防线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