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日,固原春寒未消。凌晨5时,星辰尚未隐去,一支蜿蜒数公里的队伍已悄然启程。红色校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蓝色校服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像流动的朝霞漫过黄峁山。这幕场景,已重复上演了29个春秋。

1949年7月31日,解放宁夏第一仗在彭阳县任山河打响,364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长眠于此,至今有152名烈士连名字都没留下。
从1995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夕,固原二中和弘文中学的新生,都会徒步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缅怀英烈。
往返54公里的路程,10多个小时的行走,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自此以后从未间断。
初心
当年,时任固原二中校长的韩宏在地图前画出那条往返54公里的曲线时,未曾想到这个始于朴素愿望的行走,能延续近30年。
1994年,一篇名为《夏令营的较量》的文章中提到,在中日联合夏令营活动中,中国孩子的体力和毅力不如日本的孩子,日本老师说:“你们这一代孩子赢不了我们的孩子。”这篇文章深深刺痛了韩宏,他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吃苦教育的重要性,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接受实践的磨炼,接受社会实践的教育,接受红色基因的传承,接受大自然风雨的洗礼。
1995年清明节,固原二中初中部开展了第一届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我的初衷,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吃苦,感受当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怎么过来的。”韩宏回忆道。
山路崎岖,出了事谁负责?往返54公里的路能提高升学率吗?决定一出,质疑声、反对声一片。韩宏力排众议,顶住压力、顶住质疑甚至是谩骂,积极倡导和推动,开创了固原教育界徒步任山河扫墓之先河。
“第一次活动回来已经是晚上9点多,有些家长接孩子等得着急,看到娃娃们一瘸一拐回来更是心疼,抱怨声随之而来,说‘这简直就是摧残!’”韩宏说。

活动结束后,孩子回家会主动给父母洗脚,说走了54公里才懂什么叫辛苦。家长也从孩子们的变化中认识到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争议和质疑变成了支持。
“出发时坚信‘我能做到’,行程中挣扎‘我要做到’,返程时感动‘我做到了’!无论后来如何,此行都是一个人一生做的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件事,虽然生活也有一些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但是最能引起我内心共鸣的,还是此行!”固原二中2000级毕业生严琪感慨道。
坚守
“那时候保障措施还不完善,都是学校老师们拿着手电筒站在各个路口守着,看到车过来就赶紧堵住,让学生先安全通过。”2009年2月至2016年8月任固原二中校长、弘文中学董事长的张文学回忆。
29年来,时间在变,参与者在变,组织者在变,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就像一粒种子,穿透革命先烈用鲜血浸润的土地,不断开花结果,不断绽放精彩。
“当时我们把这项活动放在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大课程里面,初一年级基本上配备的都是年轻教师,就是要让老师陪着学生一起走下来。当孩子们抵达烈士陵园,扫墓、演讲、宣誓后,爱国主义的种子就已经悄然埋下了。返程途中大家非常疲惫,稍作休息后很难再站起来,这时候各班组织大家大声吟诵誓词,同学们‘唰’地一下就全都站起来了,这就是一个班集体荣誉感的体现,比讲一百次道理要来得真切有效。”张文学说。

2021年4月2日,学生行进在黄峁山泥泞的路上时,头顶雨雪交加,脚下坡陡路滑,每走一步,便要奋力拔出裹在泥里的鞋,再弯下身勾起被泥缠住的鞋帮。鞋上的泥浆顾不上清理,裤腿上的泥水来不及拧干,心中只想着两个字——前进。
时任固原二中校长的韩映顺当年也走完了全程,回想起来,仍会热泪盈眶。“那一年,是条件最艰苦的一年,但是学生们都咬牙坚持了下来。虽然大家腿脚沾满了泥水,非常疲惫,但是表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非常打动我。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感受过后,学生的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把希望寄托在青年学生身上,把红色基因代代传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韩映顺说。
固原二中教师张红梅每次出发前,都会告诉孩子们:这条路,将是你们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段路。“2008届的一名学生说,这是他青年时代做过的最惊天动地的一件事。”张红梅说。
在固原二中,“行走的思政课”分为走前全面准备、走中深度浸润和走后总结提升三个阶段。同时以“春之声、夏之风、秋之实、冬之韵”为主题,推行“四季芳菲”等红色主题活动,把一次行走变成常态化沁润。
“29年里,学校不断从这条路上寻找、挖掘育人元素,开展唱红色歌曲、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进行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崎岖的山道变成了‘教材’,一路所观所行所感转化为课堂上最好的情景素材,走出了思政教育的新天地。”固原二中党委书记何成江说。
弘文中学原为固原二中初中部,两所学校原为一体,后期分离。难得的是,校长换了几任,相关负责人也不断调整,但行走的种子一经种下,“长征”的誓言便不曾改变。
每年活动开展前,弘文中学都会利用课间加强孩子们的体能训练,丰富学生对历史故事、红色文化的学习,让他们在思想与行动上拉近历史与现实。近年来,弘文中学还通过创建特色班,每个班都有特色班名,如“团结班”“诚信班”,教导学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
“信仰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带着信仰走,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口。如果一项活动能真正走进学生心里,有助于学生成长,有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哪怕是受点苦、担点责,都是非常值得的。”弘文中学党支部书记任皓说。
不掌灯何以行路?总得有人把血染的路,走成传承的灯。
29年前的举动,被一届又一届传承,这不是哪一位校长、老师的主观愿望,而是学校历届师生自觉积极地坚守。
“我是1997年走的,当时只有13岁。那时很少有父母来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每个人都有坚持下来的喜悦,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段意义深远的‘红色之旅’。”
“2000年上高一时我参加了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2024年我又陪女儿重走了一次。一路上孩子们坚定的样子也感染了我,一年又一年,这种精神一直在。”
“2016年我上初一时,参加了这项活动,一路上不仅被同学之间的团结打动,更被革命英烈的精神所感动。”
“因为是体育老师,我已经连续走了8年,每次都让我无比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这句话的真谛。”
“我的三个孩子都有幸参加了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作为家长为这项活动点赞,为孩子们点赞,为学校和老师点赞!”

“我和父亲分别于2018年、1996年参加了活动。父亲讲述起那段经历时,眼中闪烁着光芒,从此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从那时起,像父亲一样踏上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的征程,成为我报考弘文中学的动力。在懵懂的认知里,那不仅是一场简单的行走,也是我对父亲青春足迹的追寻,对未知挑战的勇敢奔赴。”
“29年来,参加这项活动的固原市学子累计近3万人,走上工作岗位后,‘行走的思政课’在不同人身上留下了共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固原二中党委书记何成江说,“最初有质疑声,现在根本停不下来,如果没有前面历任校长的坚持,就没有今天的成果,这就是传承。”
如今,百里徒步任山河祭英烈活动已升华为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一体的大思政课。社会辐射带动面也由固原市初高中学校扩展到全区多所学校和社会团体。

2024年活动当天,除了弘文中学、固原二中的师生外,全区40多名思政教师、中宁一中60多名高一学生、全市12家单位200多名共产党员及共青团员一并随队行走,8家单位及社会团体参与护行。归来时,家长自发制作了54条横幅,在学校门口、道路两旁,围满了迎接队伍“凯旋”的群众。
“行走的思政课”从最初几百人的学校独立行动到如今多方联动的教育矩阵,从单纯祭扫到课程化、体系化的行走课程,从引领家长自觉参与影响社会正向传播,逐渐建设起了培育时代新人的新路径,构建了各方联手共育的新样态。这一路上,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精神海拔的永恒攀登。
或许答案就在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校服里,在一届又一届学生感悟随想的文集中,在那群少年们从踉跄到坚定的脚印深处:有些路,必须用脚步丈量。
这条路,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为走下去本身就是最好的抵达。(记者:闫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