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铸魂育人
在固原市弘文中学,一堂特别的课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3月17日,八年级学生白静怡回忆起刚入校时听过的那堂课仍记忆犹新。当时,历史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任山河战斗中英雄燕飞的故事。“听完故事,全班同学既震惊又惋惜,燕飞和我们年龄相仿,竟有如此大的毅力,这让我们深受触动,也坚定了传承这种英勇无畏精神的决心。”白静怡说。
宁夏固原市弘文中学七年级师生沿着崎岖的山道向任山河烈士陵园进发。
这正是弘文中学红色教育课程的一个生动片段。弘文中学以“徒步108里祭英烈”实践课程为核心特色的思政课,已持续29年,成为学校的品牌教育项目。1995年,固原二中首次开展这一活动,作为初一、高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旨在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团队协作精神。2005年,弘文中学将其列为初一新生必修课,并延续至今。这一课程带动宁夏多所学校、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类似徒步活动。《29年坚持行走的思政实践课》在今年入选全国“思想铸魂网育新人”大思政课优秀案例,是宁夏唯一入选案例。
学校对于推动红色教育融入课程,有着明确的初衷和目标。弘文中学副校长朱丽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红色教育,回答好教育的根本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我们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出新时代的奋斗者,让学生在青春年少时,就具备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能吃苦、能担重任的品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课程规划方面下足功夫。学校做到了“两个保证”,首先是保证课时量,学校坚持每个学年利用两周时间,分别举办学校运动会、开展红色之旅思政实践课。其次是保证科学有序开展,由学校党支部牵头,年级组主要负责,其他德育部门协作,共同完成思政课的课程规划。目前,红色之旅思政实践课已实现全学科覆盖,涉及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7个学科。
学生在烈士墓前默哀、献花,擦拭墓碑,缅怀先烈。
不同学科在融入红色教育时,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在道德与法治课上,重点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让他们明确为何要走这条路,以及红色之旅思政实践课在精神和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历史课上,带领学生学习中共党史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语文课上,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体会思政课的意义,并在活动结束后,用散文、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音乐课上,学生学唱红歌,传承红色精神。体育课通过专项训练,培养学生拼搏顽强的体育精神。美术课和英语课则采用多元素的教学方式,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反应十分积极,他们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红色教育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如环保、志愿者服务等主题,在学习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问题和想法。
经过数十年的坚守,红色教育已深深融入弘文中学校园文化的血脉,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同时,弘文中学的红色教育模式也给了全市及其他地区的中学很大启发,他们纷纷借鉴开展类似活动,效果显著。(记者:梁园 陈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