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希望的种子 描绘可期的未来
——代表委员眼中的政府工作报告热词(上)
回望2024年,有鲜花有掌声、有拼搏有奋斗,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25年,新征程上又会有哪些美好发生?有哪些未来可以期许?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聆听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宁夏代表团代表和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在字里行间感悟浓浓民生情怀、为民宗旨,勾画着即将舒展开的一幅幅民生愿景。
热词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报告原文: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孙志代表:报告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翔实部署,彰显了强烈的为民意识和浓厚的为民情怀。宁夏财政部门将始终把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持续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就业优先,加大对稳就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和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支持高校提质扩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要。聚焦群众就医需求,支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快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项目建设,努力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更便捷、更放心的服务。紧盯基本民生保障,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围绕“一老一小”,新出台落地实施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和护理“两项补贴”制度,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衔接落实好生育补贴,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在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热词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报告原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慧娟代表:报告里提到“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及“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更精准回应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现实期盼。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托起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坚实保障。此次上调,对于老百姓而言是实打实压秤的“安心粮”。推动普惠养老服务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度融合,是破解“养老难”的关键路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特别是将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纳入乡村振兴人才计划,既为农村妇女创造就近就业机会,又为养老服务注入可持续力量,让社会保障的阳光不仅“照得到”,更能“暖透心”。
热词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报告原文: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和群众关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李星委员: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当前要加快培养创新型企业所急需的人才,应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联合企业定制课程体系,采用“订单式培养”,让学生在校即接触企业项目,毕业后无缝入职;在高校设立跨学科专业,鼓励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围绕企业创新课题开展研究,定向输送高端复合型人才。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人才流动,为企业创新注入活力。完善人才配套政策,如给重点地区人才补贴、落户优惠,引导人才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
热词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报告原文: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薛超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当我听到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改革,将有效破解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通过政府兜底保障,让更多农村和特殊儿童群体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同时,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还具有多重社会效益,一方面,3至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普惠性学前教育能系统性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家庭教育成本,可缓解年轻人“不敢生”的生育焦虑,助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热词 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报告原文: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马洪海代表:中卫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是黄河“出山入川”的第一站,是全区乃至西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协同共生。今后,我们将继续全程落实“四水四定”,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系统治理,突出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面强化生态修复,全力加强污染防治,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还将全域推进绿色转型,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重点任务”,加快培育壮大“四新”产业,扎实推进工业“四大改造”,加快打造“绿电园区”,确保能耗双控等指标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热词 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报告原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杨青龙代表:这对固原市而言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固原将坚持以宁夏副中心城市建设统领城乡融合发展,以群众增收为目标,统筹推进“两化一振兴”,着力加快培育富民产业,完善利益联结、产销对接、要素配置、市场主体培育择优“四项机制”,大力发展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劳务等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结合,力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现“两个高于”目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个体返贫底线。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市区,提高县城能级,科学规划、分期分类推进乡村建设,引导人口、产业向基础设施配套相对较好的“五河流域”适度集聚,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着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和群众评价为主要标准的工作机制,让乡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热词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报告原文: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刘建国委员:报告对民生法治的部署一脉相承,为法律工作者指明方向。宁夏通过“一村一居法律顾问”、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举措,将法律服务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有效提升矛盾化解质效。同时,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民族地区的创新实践,正成为提升群众“三感”的重要抓手。法治建设既要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事”,也要守护百姓生活“小事”,让公平正义可感可及。今后,作为法律工作者,我将带领律师队伍深入参与基层治理,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现代化等重点领域,打造“法治服务包”,让法治保障更有温度,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相关新闻
-
助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委员
[2025-03-07] -
前进,宁夏迎着世界的目光
——宁夏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侧记[2025-03-07]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宁全国人大代表、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2025-03-07] -
住宁全国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2025-03-07] -
代表委员日记 | 责任与希望同行
[2025-03-06] -
民生为本绘就基层新景 实干担当共谱发展新篇
——宁夏干部群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2025-03-06] -
播下希望的种子 描绘可期的未来
——代表委员眼中的政府工作报告热词(上)[2025-03-06] -
执笔山河,精耕细作写担当
——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①[2025-03-06] -
心中最美好的时代场景
——在宁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侧记[2025-03-06] -
马秀珍委员:助推低空经济在宁夏“起飞”
[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