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经济 赋能乡村振兴
谷雨过后,草滩沟畔的苦苦菜、苜蓿、蒲公英等野菜随处可见,这些野菜在人们的餐桌上留下了春天的味道。彭阳县城阳乡杨坪村人瞅准了这些小小野菜里的“致富经”,让野菜成为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在杨坪村金水湾农家乐的后厨里,桌子上摆放着两大盆苦苦菜和黄花苔(蒲公英),“这是我们这儿的特色,也是最吸引游客的菜品。”农家乐负责人杨文说道。
今年是杨文经营金水湾农家乐的第11年,从开农家乐以来,“土味”一直是这家农家乐的标志。“之所以说它‘土’,是因为农家乐的菜大部分是当地村民从山上挖来的野菜或者是从村民家中收购来的,土生土长。”3至4月,主要是苜蓿菜、苦苦菜和黄花苔(蒲公英),5月可食槐花,之后便是芊芊菜等。在烹饪上,这些无公害原汁原味的野菜,大多以凉拌为主,“像现在这个季节的黄花苔和苦苦菜,最受游客的欢迎,他们就是想吃到这个菜里面的苦味。”杨文说道。

除了野菜,农家乐的“十大碗”、黑山羊羊肉、鸡蛋摊饼、韭菜饼、甜面馍馍等也是非常受欢迎的菜品,而这些菜品的食材大多也都是村里自产的。制作鸡蛋摊饼的鸡蛋产自村民家中养的土鸡,黑山羊是村民家中养的,韭菜也是村民自家种的。“食材不够的时候我就会去村民家中收购,有时候居民也会给我直接送来,我按照相应的价格付给他们。”

农产品有了去处,收益也高了。金水湾农家乐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销路问题,也为村民提高了收入,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杨文介绍,居民们挖的野菜他都是按照一斤五元来收购,鸡蛋是一元一个,黑山羊羊肉则是一斤四十元,这对于靠土地吃饭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我是这个村子里的,经常来农家乐吃饭,老板可是为村里做了好事啊,自家的东西能换来钱了。”村民张鹏玉竖着大拇指说。2023年金水湾农家乐年收入10万元左右,解决了当地4名村民的就业。

土特产带旺了彭阳的乡村旅游。彭阳县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彭阳果脯、胡麻油等一大批无公害、无污染的农副产品。近年来,彭阳县大力传承弘扬地域特色美食文化,以乡村旅游示范点、餐厅、农家乐等为主阵地,不断挖掘彭阳本地特色美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十大碗”等美食旅游产品,扩大了彭阳美食美誉度,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彭阳县共发展星级农家乐12家,解决就业岗位50个,年营业收入突破450万元。(见习记者:高娟莉 潘辉 记者:蔡雪莉 李兴)
相关新闻
-
泾源首批50名乡村“CEO”学成归来:为“牛菌蜂”精打细算 给村集体谋划长远
[2025-10-28]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雨中抢出粒粒粮 固原市超七成秋粮已归仓
[2025-10-21] -
脱贫这些年丨“牛产业”托起群众好日子
[2025-10-15] -
上金村分金
[2025-09-26] -
一地多收 四季生金
[2025-09-25] -
蒿店古村落:修缮焕新颜 传承续文脉
[2025-09-25] -
早起赶固原丰收大集
[2025-09-22] -
甜了企业 富了农民——泾源县中蜂产业“酿”出乡村振兴新愿景
[2025-09-19]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2025-09-17] -
“黄金叶” 托起乡村共富梦
[2025-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