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改旧 再变致富“聚宝棚”
“新建的大棚不仅面积增加了,现代化程度也更高了,自动卷帘机、温湿度控制器都可实现一键操控,水肥一体化设计省肥节水、省工省力。”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村民蒙会斌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原州区通过国际农发基金项目投入3600多万元,在马园村新建了55栋温室大棚和22座移动冷库,并配套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路灯。新建的温室大棚配备了水肥一体机、自动卷帘机、蓄水池、变电站等设施。
除了新建的55栋温室大棚外,今年,原州区还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000万元,对马园村和黄铎堡镇和润村的309栋大棚统一维修改造,维修后每栋大棚能为种植户增收2.5万元以上。
马园村是当地有名的“菜园子”,也是原州区冷凉蔬菜种植的主要基地之一。但原有的温室大棚因年久失修、设施老化,部分土墙塌方,制约了当地冷凉蔬菜产业发展。
蒙会斌在园区有7栋蔬菜大棚。说起以前的蔬菜大棚,蒙会斌有一肚子苦水,“之前的大棚是2002年修建的,存在墙体坍塌、钢架锈蚀、后屋面损坏、耳房门窗损坏、屋顶漏水等问题,每年都要投入资金修补,蔬菜产量也上不去。”
硬件设施的更新,让种植户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原来每棚年收入4万元至6万元,现在的新棚一年种两茬,年收入超过8万元,基本没有空档期,种菜、育苗,倒茬轮作。以前1栋棚至少需要1个人来管护,现在1个人可以管护6栋棚,支出减少,收入更高。”蒙会斌露出满意的笑容。
“温室大棚经过改造提升,与往年同期相比,棚内温度升高了,保温效果更好。”马园村村民徐丽脸上满是喜悦。
通过棚面修复、墙体加固、钢架增设等改造提升,温室大棚焕然一新,光照、温度、整体稳压性设计等更具操作性,容易控制,能够满足种植户不同季节生产要求。
徐丽和丈夫正在棚内起垄,准备定植辣椒。“现在开始定植,春节前就能采摘出售。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还对土壤进行了更换,今年的辣椒产量肯定比去年高。政府出资,群众受益。”徐丽发展种植的信心更足了。
当地村民种菜的积极性非常高,再加上占有技术和市场优势,大家把温室大棚叫“聚宝棚”,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提档升级的温室大棚硬件设施有了质的提升,棚内温度普遍提高了3℃至5℃,湿度降低15%。种植品种增多,西瓜、黄瓜、草莓等果蔬都可以种植。育苗的质量提升、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来园区订购蔬菜苗。”原州区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张宏熹介绍道。
温室大棚作物长得好,科技专家少不了。原州区建有设施农业园区21个,面积1.5万亩。为充分发挥温室大棚在设施农业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园区通过“农技人员+基地+示范户+种植户”的运行机制,制定科技承包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承包园区,点对点、手把手地指导解决设施园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广应用膜下滴灌、蚯蚓生物循环种养、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技术,促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记者 张淑玲 李 兴)
相关新闻
-
泾源首批50名乡村“CEO”学成归来:为“牛菌蜂”精打细算 给村集体谋划长远
[2025-10-28]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雨中抢出粒粒粮 固原市超七成秋粮已归仓
[2025-10-21] -
脱贫这些年丨“牛产业”托起群众好日子
[2025-10-15] -
上金村分金
[2025-09-26] -
一地多收 四季生金
[2025-09-25] -
蒿店古村落:修缮焕新颜 传承续文脉
[2025-09-25] -
早起赶固原丰收大集
[2025-09-22] -
甜了企业 富了农民——泾源县中蜂产业“酿”出乡村振兴新愿景
[2025-09-19] -
闽宁协作助宁夏泾源:小菌菇撑起大民生
[2025-09-17] -
“黄金叶” 托起乡村共富梦
[2025-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