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坚持6大治理模式 打造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样板

一城风光半城湖。
近年来,固原市原州区积极探索水土保持治理路径,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生态立区”战略。今年,原州区被评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据了解,原州区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原州区以重点支流为骨架,以小流域为单元,形成了“林草上陡坡、农田上缓坡、坝系进沟道、农技进田间”的治理格局,探索总结出了水土流失治理6大模式,即:生态型建设模式、生态农业型建设模式、生态经济型建设模式、经济型建设模式、沟道坝系建设模式、生态清洁型建设模式及沟道坝系建设模式,推进山、水、田、林、草、路、沟、渠统一规划,梁、峁、坡、沟、塬、滩综合治理。

河水清幽、碧波荡漾。
截至目前,原州区共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103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64.98平方公里,治理程度提高到75.52%,建设旱作基本农田55855.23公顷,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35.83%,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种草13952.92公顷,封禁治理33956.19 公顷,建设水窖、谷坊、涝池等小型水保工程3312座,建设淤地坝174座,加大水土资源保护力度,有力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治理的秋家沟、里洼、柳沟、湾掌、南湾、海坪等小流域先后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河川沟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区”。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如今行走在原州区山间坡道,满眼绿意,恍如人在林间游。行至炭山、寨科、官厅等乡镇,修建的梯田宛若一条条丝带,轻绕原州大地,像大地的指纹,美不胜收。刺槐、山杏、山桃等乡土树种栽植面积大幅增加,油松、旱柳、河北杨等优质用材林、经济林树种被广泛栽植。新修梯田55630.14公顷,人均梯田增加到0.21公顷,昔日的“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达到了稳产高产的目标,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
“苦药材”造就富民“甜产业” ——隆德县30万亩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亿元
[2025-11-06] -
旱地梯田里的产业新图景
[2025-11-05] -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西吉肉牛产业的“链”式突围
[2025-11-05] -
从“夯基兴业”到“跨越升级” 彭阳工业强县战略激活发展绿动能
[2025-11-05] -
政策宣传“活”起来 社区服务“暖”起来
[2025-11-05] -
从“提心吊胆”到“住得舒坦”!彭阳避险搬迁让千余群众圆了安居梦
[2025-11-05] -
隆德冷凉蔬菜产业“双线”报捷 设施农业与供港基地齐头并进
[2025-11-04] -
原州区危房改造逐户会诊保障群众安居
[2025-11-04] -
寨科乡多措施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泾源县签约2亿元冷水鱼生态文旅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