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积雪还有不少,2月18日,记者驱车沿着一条不宽的土路来到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五里组,这里多年前因移民搬迁,已经无人居住,山上满是枯树杂草,树林间、山沟里依然被积雪覆盖着。但这里山地向阳的优势为小岔沟村带来了“阳光收入”。
走到路尽头的一片平地上,一大片光伏板格外干净,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蓝光。“前两天村里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清扫光伏板上的积雪,对夹缝中长出来的树枝、杂草进行清理。”小岔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万成介绍,“只要阳光好,这是村集体一笔很稳定的收入。”
去年年初,小岔沟村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建设了300Kw光伏发电项目,占地1300平方米,2024年7月并网发电,截至目前收益近4.6万元。“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手机,持续上涨的收益让人心安。”王万成笑着说。随后,他在手机上打开“阳光云”App,上边清楚显示着实时发电数据、发电电量以及收入统计。“等到这项收入开始盈利,就可以给村民分红。”王万成说。
为了保证光伏发电项目的顺利运营,小岔沟村“两委”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定期对项目进行管护,并对周边树木进行清理。村民吕凤仓就是其中一员。2021年前后,他成为村上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打扫全村环境卫生,去年小岔沟村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他除了打扫日常的环境卫生外,又多了一项任务,就是负责光伏发电项目的日常管护。去年至今,除了日常管护外,他已经对光伏发电设施进行过3次大规模清理。“其他季节主要清理树枝、垃圾,冬季遇到下雪比较麻烦,年前那场大雪过后,我们第一时间就清理了太阳板上的积雪,保证正常发电。”吕凤仓说。像吕凤仓一样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村里共有5人,他们也觉得光伏发电项目是村上的一笔稳定收入,一定要精心管护。
这份“阳光收入”让小岔沟村村集体收入有了一份保证,也让古城镇看到了机会。古城镇成立村集体光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村集体经济联营公司化运营的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抱团发展。整合王大户村、川口村、刘沟门村等村的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240万元,在小岔沟村集中建设810Kw光伏发电项目,占地3100平方米,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产生绿电110万度,年收入30万元,让阳光变成财富,让光伏发电点亮乡村振兴“阳光路”。“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工业经济成链集群,探索‘农光互补’‘林草光互补’等开发模式和跨县域利益分享机制,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加收入。小岔沟村地貌广阔,发展光伏项目条件比较合适,资金整合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古城镇镇长甄长青介绍。
记者:王 丽 樊永凤 李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