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打隧道一般,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掘进,患者血栓长度和手术难度,是我从业近20年来第一次遇到。”2月19日,福建省肿瘤医院肿瘤与血管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固原市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胡育斌说。2月11日,胡育斌带领肿瘤科介入治疗医师团队在X射线“辐射攻击”下,历经3小时,为彭阳县一名患者成功拆除“血管炸弹”,打通了“生命通道”。一段闽宁协作的生动场景,在固原市人民医院再现。
“白衣天团”正在为患者做手术。
2月10日下午5时许,年轻的井师傅被送到固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当时左腿都是黑的、肿的,感觉要炸裂了。”井师傅说。经检查诊断:左下肢深静脉全程血栓+左髂静脉全程闭塞+下腔静脉部分闭塞。通俗地讲,就是从左小腿到大腿一直到肾的水平位置,长达1米的静脉血管严重堵塞,血液无法流通。这条血管界的“连环死胡同”让医护人员大为吃惊,“这么长段的血栓,随时可能脱落,一旦脱落会引发致命肺栓塞,猝死的风险极大。”当晚,医疗团队便采取措施先将下肢堵塞的部分打通,降低生命危险系数,次日再将剩余部分打通。
患者的血栓长达1米。
11日13时,胡育斌带领团队开始了“血管隧道里拆炸弹”的挑战之旅。他们身着厚重的铅衣,进入介入手术室。造影发现即使通过之前的药物溶栓治疗,左侧髂静脉及下腔静脉下段仍然有40厘米长的血栓完全堵塞,这条“血管隧道”被堵得严严实实。考虑继续药物治疗无法溶通,“白衣天团”只能凭着多年的经验和高超的介入微创医术“摸黑前行”。他们像“血管清道夫”般,在X射线的引导下,用导丝导管在“血管迷宫”中一寸寸“掘进”。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只要导丝向左或向右走偏1毫米,都可能前功尽弃。“如果不将这条堵塞的血管完全打通,患者后续肯定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丧失劳动力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就这样倒下。”胡育斌不断给同事加油鼓劲,“我们再试试,再努力努力,多打通一厘米,就多一分希望。”
“光左髂静脉这一段20多厘米长的血栓,就打了1个多小时,下腔静脉这段10多厘米长的血栓,打了半个多小时。”而这半个多小时最惊心动魄,胡育斌顶着辐射贴身操作,在场医护人员纷纷被其精神所感染,“医者仁心”4个字在这一刻被具象化。最终,这场血管里的“毫米级微雕”历时3小时圆满成功,患者血流复通。
“射线‘吃’多了谁不怕?但患者血管通开的那瞬间,啥都值了!”术后,胡育斌笑称自己像“穿了铅甲的奥特曼”。这场手术,让肿瘤科医师团队集体“喜提”介入治疗新技能。
跨越山海,携手共进。近年来,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长期医疗帮扶下,固原市人民医院在学科建设、诊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福建专家指导开展了固原市首例上腔静脉支架植入术、肺结节射频消融术等新技术,填补了该院相关学科领域技术空白,真正实现了对口帮扶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增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健康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