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西吉县委员会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表彰。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近年来,西吉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紧扣“引”“交”“融”“育”“治”“富”六字诀,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工作。民族团结成为西吉改革发展中最鲜亮的底色,“一起生活、兄弟合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西吉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写照。
近日,走进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参观者络绎不绝。“这是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在1935年8月赠送给西吉县兴隆镇南寺的软锦缎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来到兴隆镇单家集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后留下的,从那时起,民族团结就深深烙印在西吉县各族儿女心里。”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负责人胡刚说。
西吉深挖将台堡、单家集等地红色资源,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精心设计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瞻仰一次纪念碑等“八个一”活动,把革命遗址变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课堂”,创排大型情景歌舞剧《会师将台堡》、红色歌曲《相约将台堡》等,每年参观人数达12万人次。一代又一代西吉人薪火相传、赓续血脉,“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深深扎根各族群众心中。
在西吉县火石寨乡沙岗村,有一座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连心桥”,它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还拉近了桥两头乡亲之间的距离,如今各族群众一起生活、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共同奔向幸福生活的路上,离不开产业的支持和发展。沙岗村以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提质增效、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种植的“三步走”产业发展模式,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家底“厚”起来、生活“甜”起来。
眼下,正是马铃薯收获的季节,在沙岗村1000亩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村民杨春花正忙着往袋子里拾马铃薯,“今年洋芋产量好得很!我在基地务工已经好几年了,每天可以挣100多元,和我一起务工的有60多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一起劳动、互相帮助。”杨春花说。
土生土长的沙岗村人王继强致富不忘家乡人,带领村民种植小秋杂粮和马铃薯,成立合作社,加强技术支持,统一种植销售,增加群众收入。“沙岗村是个多民族杂居村,大家互相帮忙,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共同的心愿就是把日子过好,共同致富。”沙岗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继强说。
在西吉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学校教育中,西吉县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娃娃抓起,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教育主阵地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纳入全县中小学思政课,作为每学期“开学第一课”重点内容,坚持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手拉手”等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热情,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灵深处扎根。
在社区治理中,西吉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社区工作主线,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围绕“邻里心”“邻里情”“邻里帮”“邻里乐”“邻里美”五大主题,创新开展微网格、微宣传、微队伍、微积分、微服务、微调处、微监督“七微”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覆盖到基层每个角落。
西吉县吉强镇惠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棋牌、乒乓球、书画等功能室里三五人一组休闲娱乐,儿童之家内小朋友们玩拼图、搭积木、涂鸦,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我们以‘邻里守望心连心,社区和谐一家亲’为主题,创新‘13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思路,让社区成为居民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温馨家园。”惠安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牛彩霞说。
惠安社区是由19个乡镇的搬迁移民组成的纯公租房社区,曾面临邻里陌生、矛盾频发的困境。社区从“一老一小”着手,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休息、健身、娱乐等场所;成立“嵌入式”志愿者服务队6支,近130名志愿者为社区各类人群提供心理疏导、居家养老等多项服务。
61岁的退伍军人王福成是社区有名的热心人,他不仅主动修理社区设施,还积极参与防汛值班。王福成的行动带动20多名居民加入到志愿者行列,共同守护社区安宁。“在我们的带动下,社区年轻人也积极主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王福成说。
在西吉县,每一个社区都是民族团结的缩影,每一次互助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全域打造‘民族团结之家’综合服务体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社区邻里节’等活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民族团结的‘聚力石’。”西吉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张淑玲 何恩波 张利锋 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