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市区清水河公园,人们在亭廊台榭点缀的小道上慢跑健身;暮色渐浓,携家人漫步古雁岭森林公园享受天然氧吧;周末假日,邀三五好友去图书馆感受文化带来的心灵馈赠……这幅温馨的城市画卷背后,处处展现着市委、市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魄力和智慧。
“民生稳了,才有人心稳、社会稳、发展稳。”二十年砥砺前行,我市着眼补齐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一个个既指向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又瞄准百姓日常生活“关键小事”的民生项目相继建设投用,住有宜居、幼有所教、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几代固原人亲身感受着民生福祉愈加殷实的美好进程。
筑牢民生之本
走进彭阳县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一家数据科技公司宽敞的现代化办公区,只听见敲击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工作人员有的戴着耳机,对语音数据分段切割、文字转换;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图片,拉框、标注……自从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运营以来,已吸纳千余人在此就业。
两个月前,家住彭阳县的大学毕业生张博,在园区有了新身份——人工智能AI数据标注师。“刚毕业时在大城市做办公室文职,熟悉计算机应用,新工作正好派上用场,我现在已经是项目组长了。”张博扬了扬戴在胸前的工牌,一脸自豪。“每月底薪2400元,加上补贴和绩效,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工作环境不比大城市差。”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近年来,固原市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优化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紧扣重点群体就业需求精准发力,千方百计稳住就业基本盘,兜牢民生保障线。近五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30万人以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高质量的教育事业,一直是我市关注的焦点。
装备完善的实验室、标准化的体育场、拔地而起的教学楼……近年来,固原市每一所学校都焕然一新。从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老三样”,到如今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取代的信息化课堂,撤地设市二十年间,固原各项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式发展。“现在都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相关知识串联到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直观体验,而且互动更多更有趣,课堂内容特别丰富。”原州区六小退休教师金彩霞感叹道。
多年来,我市着力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全力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加快推进建设工作。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信息化水平全面跃升,教育扶贫圆满收官,教师素质大幅提升,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938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9.5%、居全区第一;学前3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6%、99.4%和94.2%。
破解民生之难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是我市发展民生事业的基本遵循。
7月20日清晨,薄雾笼罩的市区宋家巷显得古朴宁静。环卫工人、小摊商贩、晨练老人的身影穿梭而过;车辆静静停在门楼下、道沿边,等待着主人驾驶它们出行或者谋生;一些早餐店飘出阵阵香味……老巷子的一天开始了。
宋家巷的脏、乱、差曾让当地居民十分头痛。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改造前,由于其基础设施不完善,巷内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宋家巷被戏称为固原的“乱河滩”、“龙须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生活。为彻底改变宋家巷面貌,2008年固原市投资8亿多元启动实施了宋家巷改造项目,改造过后,呈现出的是整齐的民居、干净宽敞的道路、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
住房是群众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需求,关系到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2022年,原州区畜牧小区居民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区改造提升。“不仅地下改造得好,楼房外墙加上保温层后又统一用涂料粉刷,和新建小区一样整洁。”居民马立才对此赞不绝口。
走进市区幸福人家小区,经过老旧小区改造,这个投入使用超过12年的小区彻底改变了面貌。“以前晚上小区里没有路灯,冬天家里暖气不热。现在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暖气热了,就像住在新小区一样。”居民段连成对如今的居住环境十分满意。
从2018年开始,我市对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提升项目,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将为群众谋福祉作为目标,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努力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9万平方米,涉及114个小区,造福近2万户居民,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真正“让民生工程得民心”。
营造民生之暖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牵挂的民生大事。
原州区张易镇黄堡村村民马志军4年前查出患有肾炎,为了看病卖掉了6头牛。2020年4月,母亲铁金花带着儿子在西安住院等待肾源,每天医药费需要1000多元。就在铁金花四处筹措医药费时,原州区医保中心的来电让她喜极而泣。“真是雪中送炭,工作人员让我查询医保卡,说卡里打进来近19万元。”享受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政策保障后,等到肾源的马志军顺利做了手术。“35万元的住院费,报销了29万元,太感谢党和政府了。”铁金花感激地说。
走进原州区文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有序排队就诊。55岁的罗辉笑着说:“社区卫生室服务真好,既能看病又能保健,服务和环境样样拔尖。”罗辉说出了居民的心声,身边有了信得过的“健康守护神”,一般的小病就不用到大医院,既方便就医又减轻了经济负担。
俗话说,健康无小事。多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医改,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医疗机构建设大幅提升,全市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68家、标准化村卫生室816个,全市医护人员总量发展到7095人。
农村医疗得到全面保障,全市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贫困患者救治率99.67%,贫困患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90%以上。
“互联网+医疗健康”广泛应用,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覆盖;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6.5%和98.5%,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75.2%。低保、特困供养群体和残疾人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累计发放保障金36.5亿元、临时救助金3.8亿元。
……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建市二十年来,固原办好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那些幸福美满的故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然生动地写进了群众心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坚定不移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固原的民生基础更牢固,前景更可期。(记者:闫 蓓 实习生:祁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