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生特别珍视取得的每一份荣誉
易拉罐画作品《袁隆平》
竹筷作品《古雁塔》
易拉罐画作品展示
“小娥姐,你有空了来一趟社区,把上个月的销售额结算一下。”7月1日,原州区古雁街道雁岭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存琴拨通了张明生妻子秦小娥的电话。
电话挂断后不久,秦小娥陪着张明生来到了社区。
一走进社区,简单的寒暄过后,张明生便钻进了自己的工作室。一间近1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张明生又开始聚精会神地设计起易拉罐画的图案,简易的长桌上整齐摆放着笔、尺子、刻刀、复写纸等工具和收集整理好的易拉罐。
一笔一画张明生都极为专注,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秦小娥介绍,易拉罐画比较复杂,要先设计出精美的图画作为底图,再把底图用复写纸拓印在易拉罐片的正面,然后描刻,挤压、划刻成型,清洗后再修剪着色装框,得经过十几道工序。
“做这些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头一直低着,时间太长了对颈椎不好,我总叫他歇歇,他不听。”谈话间,秦小娥不时流露出对张明生的关心。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张明生天生聋哑。
20世纪80年代的固原还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为了让孩子能自力更生,彼时的张明生父母将13岁的张明生送到了甘肃省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的在校学习生活,张明生不仅学会了认字写字,有着艺术细胞的他还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文艺活动,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那时一起上学的同学到现在还经常联系。”秦小娥说,两人结婚成家后,为了生活,夫妻俩搭棚种菜也干过临工,秦小娥逐渐成为了张明生的“耳朵”和“嘴巴”。虽然没有专门学过手语,但几十年平凡的生活,两人早已默契十足。“只要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秦小娥笑着说。
这期间,张明生从未间断过自己的追求,制作灯笼、做些小手工、参与社火表演,这些爱好也成为了生活中的“甜”。从事易拉罐画制作源于一次偶然的机遇,数年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张明生认识了手艺人刘峰,并跟着其学习制作易拉罐画。为了精进技艺,张明生还经常进行网络学习,十年间,手作的易拉罐画不计其数,且大多被默默存放或者送人。
“弄这些也要成本,绒布、底板这些东西都得花钱。”秦小娥说,这些年,她也曾反对过,但丈夫的执着终究让她妥协了。“别看他听不见也说不了,但机灵也上进,学东西特别快。”除了易拉罐画,张明生还会用竹筷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平日里,他总是骑上自己的电动车穿行在固原的大街小巷,古雁岭、东岳山、儿童公园的摩天轮……所见之物都成为了他创作的源泉。
三年前,社区网格员在入户时发现了张明生的手艺,但苦于没有“变现”能力,只是当作一种爱好。为此,社区帮助其成立了工作室,并通过线上直播、朋友带货等方式帮其销售手工艺品。同时,还借助残联等平台带张明生走出固原,参加各种比赛。其制作的易拉罐画作品《袁隆平》被宁夏博物馆收藏,竹筷作品《古雁塔》获得2023年全区残疾人文创作品及非遗作品大赛二等奖。
如今的张明生,将爱好变成了事业,并带动和他一样的残疾人参与其中。社区举办活动时也时常能看到他的身影,闲暇时间,他还教授孩子们制作技巧。“只要能干得动,会一直创作下去。”采访结束时,爱笑的张明生工整地写下了对未来的期许。(记者: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