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万里波涛见证新时代大河之治 和美塞上奏响先行区奋进乐章——宁夏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书写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崭新答卷
《宁夏日报》6月20日04-05版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宁夏这片热土,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走好新的长征路”的伟大号召,强调宁夏要“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6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考察调研,要求“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任务。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新宁夏、怎样建设新宁夏”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宁夏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宁夏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关怀和激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宁夏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高效统筹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标准党建和高共情团结,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
天下黄河富宁夏。
先行先试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宁夏,是祖国西部的一块宝地,也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总书记赋予宁夏的时代使命。
作为欠发达地区,宁夏要想追赶跨越、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必须加快走出具有宁夏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构建形成“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N”是指先进算力、氢能等高新产业。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具有宁夏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全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这一温度的指针,正指向了特定产业的发展热度,让宁夏成为全国最适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这个新质生产力,宁夏有基础、有条件、有成效。
服务国家“东数西算”,宁夏新建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尽快建成全国大型智算基地,跑出数字经济加速度。
加快实施产业数字化,新建100个重点应用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为千行百业插上数字化翅膀;全面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强数据和场景开放应用,赋予相关系统各种智能……
新质生产力,也正在焕新传统行业发展。
宁夏中车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人完成风车主传动链置入机舱罩前的准备工作。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 摄
变“煤”为“油”、化“煤”为“丝”——现代煤化工通过先进的煤炭液化、气化技术,将“煤”转化为煤制烯烃、甲醇、氨纶、芳纶、石墨等产品,实现价值倍增、升级换代。
宁夏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发展持续保持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居全国第五,跑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全球首座乳业全数智化工厂、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中心等一批产业“金娃娃”建成投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科技研发力度,与教育部合作共建宁夏高等研究院,综合科技创新指数突破61.4%。以“六权”改革为引领示范,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宁夏改革经验。成功举办中阿博览会、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等国家级国际性活动,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
实践充分证明,有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科学指引,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狠抓首要任务不放松,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广。
底线思维 推进高水平安全
2016年12月,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建成投产。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通过该项目,我国实现了煤基合成油工业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超越发展。煤制油成套技术更重要的价值是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底牌”,“平时能活,急时保供”,在关键时刻为保障国家能源供给起到兜底作用。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狠抓高水平安全,宁夏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抓好政治、金融、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安全,努力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守护一方平安、护佑百姓安康。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是目的、安全也是目的,抓安全就是促发展、护稳定、聚民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宁夏召开历史上首个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自治区党委全会,在全国率先出台“1+37+8”系列文件重构安全生产政策体系,用“四防”督查机制推进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投入资金90多亿元补齐重点领域安全基础设施短板,实施生命安全防护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绿色发展 建设高颜值生态
绿色,在生态建设中,不仅是名词,更是动词;不仅看颜值,也追求转化价值;不仅看色彩的“饱和度”,还聚焦质效的提升。
宁夏在全国生态大局中地位重要,肩负着总书记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任务。
宁夏牢记嘱托、担当使命,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召开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研究生态环保工作,出台“1+4”系列文件制定美丽宁夏“作战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以大河之治,抒青山之志,宁夏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主线,科学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等,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打造高颜值生态。
宁夏率先在沿黄九省区开展“四水四定”试点,持续抓好“三北”工程建设,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进出,全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在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银川市兴庆区燕鸽湖公园,市民与红嘴鸥和谐相处。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绿色,是先行区建设的鲜明底色。宁夏构建碳达峰“1+N+X”政策体系,创建绿色园区、工厂、矿山和绿电园区等172个,开发区亩均效益提升25%以上。建成全国第一个废水近零排放工业园区、西北第一个“绿电小镇”、宁夏第一条近零碳智慧高速公路和第一个煤层气利用项目。截至2023年年底,全区新能源装机占比达51%、利用率达97%,成为全国单位国土面积新能源开发强度最大、人均装机最高的省区。
通过坚持不懈抓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母亲河更加安澜健康美丽,贺兰山焕发昔日生机,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更加亮丽。
城乡共融 打造高品质生活
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吸引更多人来到闽宁镇,感受“干沙滩”变身“金沙滩”背后的精神力量。
“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老房子,在哪里能看到?”在闽宁镇镇史馆门口,两位来“打卡”电视剧《山海情》拍摄地的游客询问讲解员。
小镇的故事,镇史馆都知道。馆内,墙壁上的一句话让人难忘:“岁月能改变山河,但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第一条路、第一条沟渠、第一座水塔”,解说员的讲解带领参观者“翻阅”小镇的“集体相册”。这是闽宁镇的共同记忆:当你和乡亲们交谈,每个人的故事都有相似的开头,在闽宁协作的春风里,他们从各地迁居于此,开启新生活。
酿酒师在闽宁镇立兰酒庄储酒车间巡检。宁夏日报记者 左鸣远 摄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命名的闽宁村,现在已经发展成为6.6万人的闽宁镇,群众年人均收入从500元跃升到17800多元,增长了35倍,率先走出一条把“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康庄大道。
闽宁协作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东西部协作的典范。近30年,在总书记指引下,在福建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宁夏实现了百万人口移民、百万人口脱贫。闽宁协作还取得很多具体成果。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建成闽宁产业园区12个,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119个,现在在宁夏的闽籍企业和商户达到6000家,双方合作项目已经超过4000个。人才培养方面,福建为宁夏培养3万多名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飞毛腿技工学校和闽江应用技术学院落户宁夏,宁夏累计向福建劳务输出32万人次。
宁夏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完善闽宁协作机制。同时,着力推进宁夏城乡山川的协调发展,谱写好宁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三部曲”。
宁夏牢记总书记“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的谆谆教诲,以为民造福的情怀创造高品质生活。注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抓民生工作,拿出75%以上的财力,抓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急难问题,抓住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保障房建设等重点问题,深入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城乡面貌等“六大提升行动”,解民之忧困、保民之生活,竭尽全力把特殊困难群体等“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增速位居全国第五,脱贫群众收入增幅全国第三,在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评估中取得“好”的等次。现在全区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各族群众更念总书记的好、共产党的情。
永葆底色 发挥高标准党建引领作用
今年3月19日,全国机关党建工作交流会在银川召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重要指示精神,交流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实践成效。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宁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担当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坚决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注重发挥高标准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安全、建设高颜值生态、打造高品质生活、维护高共情团结,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宁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自觉担当政治责任,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管党治党的新气象新作为推动美丽新宁夏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共建共享 维护高共情团结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深刻感受到,社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一处地理定位,也是居住文化和心理的“定位”。
在金花园,花开香自溢,过程亦芬芳。位于社区中心的石榴籽广场,成为社区各族居民的活动中心、交往中心和休闲中心。广场东侧,党群服务中心从早到晚“在线”;广场西侧,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传递温暖力量……石榴籽广场的“磁场效应”,让社区居民、志愿者及社区工作者的足迹在这里交融。在金花园社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
各族群众一家亲。 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宁夏作为民族地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首要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好局面,激励和动员全区各族人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主线,以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推动铸牢工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坚定、争先奋进基础更加厚实、社会融入基础更加和谐、依法治理基础更加坚实、安全稳定基础更加牢固,一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自治区以党委全会形式系统谋划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动员全区上下心手相牵、团结奋进,为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美好明天一起干、一起拼。宁夏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加快建设示范区,教育和激励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共同目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银川市中山公园,市民在晨练。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摄
宁夏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促进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开展“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宣传教育,让各族群众知晓福在何处、惠从何来。坚定扛起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宁夏热烈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彻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宁夏日报记者 毛雪皎)
2023年主要指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15亿元,增长6.6%,增速全国第五,连续7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均GDP首次超过7万元,达到7.3万元,均为历史最好成绩。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8.5%、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其中一产、二产及工业增速均居全国第二,为历史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全国第八,其中民间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比重均居全国第五,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全国第三。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首次突破500亿元,达到502亿元。
重点质效指标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居全国第五。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8.2%,分别居全国第八位和第五位
项目建设
■ 全区实施重点项目1313个,完成投资1567亿元,一批标志性产业项目集中落地
■ 宁夏历史上产业投资规模最大的 “宁电入湘”工程,全国最大的300万吨级CCUS碳利用项目、100万吨烯烃项目、100吉瓦时锂离子储能全产业链项目、年产1亿千米金刚线项目和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基地等项目先后启动
■ 全球首座乳业全数智化工厂、首套百兆瓦级全人工地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总功率最大的磁悬浮飞轮储能项目、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项目等加快建设或投产
产业体系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40%以上增长,芳纶产能全国第一,绿氢、氨纶等产能进入全国前列,单晶硅和煤制烯烃产能分别占全国的1/4、1/5,煤制油产量连续3年超过400万吨
■ 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规模突破1000万亩,达到耕地总面积的5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个增长”
■ 宁夏葡萄酒产区品牌上升至中国第一、世界第四,酒庄酒产量全国首位
数字经济
■ 建成全国首个万卡级智算基地、人工智能芯片适配基地和西北首条高端智能服务器生产线适配基地,服务器上架率达到77%,上云企业总量达2000家,实现翻一番目标
■ 我区算力资源环境指数、互联网光纤接入端口占比均居全国第一,5G用户渗透率全国第二,电信业务总量增长全国第三
居民就业
■ 培育创业实体1.7万个,发放创业贷款、稳岗补贴20多亿元,稳定岗位130多万个
■ 新增城镇就业8万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3万多人
■ 全区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0%,创历史最高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
■ 率先在全国建立养老金集中统发新模式,在全国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增3.8%目标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年度提高120元
■ 医保补助提高到640元
■ 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为西北第一
民营经济
■ 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低成本150多亿元,受益近80万户次;新增贷款810多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 新登记市场主体13.6万户、增长17.2%。其中,民营企业3.4万户、增长11.6%
■ 民营经济撑起全区经济的“半壁江山”,创造了50%税收、60%研发投入、70%就业、90%市场主体数量,为宁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24年1—4月指标
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稳中有进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64亿元,同比增长1.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3.69亿元,增长1.3%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1.1%,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比上年同期加快5.3个百分点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
■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5.4%
■ 工业投资增长13.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
新兴动能培育成长
■ 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7%
■ 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 4月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1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9.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2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1%
■ 1—4月,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