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泾源县香水镇杨家村部分村民家的院里有了蓝色的大棚,首次尝试种植香菇,虽然占地不大,但能容纳近千个菌棒。今年,泾源县菌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村民利用闲置牛棚、院子种植菌菇,企业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保底价收购,保障农户菌菇生产和销售。
村民马凤全以前经常在外地打工,后因伤留在家中养蜂。他听村党支部书记说村里要发展香菇产业,原本购入一个香菇菌棒需要5元,今年对种植户有补贴,每个香菇菌棒补贴3元,“相当于买一个香菇菌棒只花2元。”马凤全算了账,感觉很划算,决定把院子利用起来种香菇,“负责供应菌棒的企业还会派技术员定期指导,放心得很。”
在政策和技术支持下,杨家村有10户村民开始种植香菇。“发展香菇产业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还带动了村里的闲余劳动力。”杨家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智说,菌棒种植成本也比较低,村民从就近的泾源县香水镇沙南村水舟缘产业园购入菌棒,十分便利。
据泾源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马丽萍介绍,泾源县有7个乡镇的农户参与菌菇种植,菌棒数量由去年的500万个增加到1000多万个,种植规模翻了一倍,5月中旬所有菌棒上架。
今年,杨家村村民第一次种香菇,沙南村水舟缘产业园也第一次有了自主生产的香菇菌棒。为响应泾源县大力发展菌菇产业的号召,去年10月,沙南村水舟缘产业园技术人员在科研团队带领下,向专家学习香菇栽培种制作方法,学习养菌技术,探索自主生产香菇菌棒。经过6个多月的培养,今年收获了自主生产的50万个成熟香菇菌棒。这次尝试不仅为园区节省了成本,改变了从外地购入香菇菌棒的模式,还为周边种植香菇的农户供应菌棒,方便了种植户和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
泾源县菌菇种植以香菇为主,平菇、木耳等为辅,计划在6月至9月产出优质的反季节香菇。为拓宽菌菇销售市场,泾源县利用位于陕甘宁三省交会点的区位优势,瞄准省会城市周边的菌菇交易市场,打通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销售渠道,利用闽宁协作平台,让泾源菌菇走向全国市场。
除了种植规模最大的香菇,木耳种植的技术难度和成本较低,也深受青睐。去年,香水镇沙南村收获了15万棒木耳,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尝到甜头的沙南村今年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购入80万个木耳菌棒。种植规模扩大了,村民纷纷前来务工,有的运输菌棒,有的为菌棒打孔,有的在菌棒架上挂绳。冶会琴忙完家里的活儿,就去务工,一天能收入100多元。“很方便,在家附近就能打工,赚钱顾家两不误。”她一边挂绳一边开心地说。
同时,为推进菌菇产业健康发展,泾源县还聘请了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中心的黄国勇教授指导全县菌菇生产,组织本地“土专家”成立服务队定期指导农户和村集体生产菌菇。在政府、企业、专家多方发力下,泾源县菌菇产业进一步向全县庭院推广发展。(见习记者 兰婷婷 赵昱杰 记者 余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