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山林权改革、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及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系统治理。统筹“植绿”“护绿”一体推进,“治理”“修复”协同发力,“绿色”“民富”有机联动,到2025年,全市林草产业产值预计达到154659万元,提供农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86元以上。
“植绿”“护绿”两手抓
沿着西吉县月亮山旅游环线一路行驶,此起彼伏的春绿画卷随着山势不断在眼前延伸。月亮山有着西吉“水塔”的美称。“月亮山生态修复就是西吉不遗余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缩影。”西吉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马鹏飞说,2021年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西吉县对月亮山采取“封、造、育、管”等多项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当年高标准完成月亮山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面积4454.7亩,栽植云杉、丁香等各类苗木45.28万株。如今,月亮山项目区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水源涵养效益显现。2023年,西吉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8个,新建水保工程53处,治理水土流失69.02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
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投资120亿元,已实施“三北”防护林、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区域造林绿化、黄河流域宁夏段国土绿化、宁夏南部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30多个。经市自然资源局测算,2023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253.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07%,较2021年增长3.33个百分点。
“植绿”后更要“护绿”。在彭阳县,现代化信息技术助力森林资源管护规范化、制度化、智能化。2023年,彭阳县14名县级林长、147名乡级林长、789名村级林长全部安装“智慧林长”App,县级林长使用“智慧林长”App巡林上线率100%。同时,全县以村监委会为主体设置监管员167人,组建护林员队伍1252名,严格落实24小时专人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据了解,自全市制定出台林长制制度以来,已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2927名。他们围绕植绿护绿,按照划片区、划流域、分山头的原则,明确各自责任区域和保护发展职责。制定出台了森林草原防火、封育管护、封山禁牧等地方性生态保护规范性文件,建立了依法护林、抚育管理、监测防控“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了每一块林草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
“治理”“修复”同发力
春分过后,彭阳梯田逐渐复苏,每年4月前后彭阳梯田公园都会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赏花踏春。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的李文彬看着眼前层层梯田随着起伏的山峦延绵至远方,不禁感慨道:“40年前,这里都是荒山秃岭,没有水树木成活不了。以前住的大都是土窑洞,平整的耕地很少,陡坡地亩产粮不足百斤。”1983年建县之初,彭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宏伟蓝图,彭阳干部群众开始了一场持续至今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长征”。从过去的干山枯岭、广种薄收,到如今泥不下山、水不出沟、沙不入河的多彩流域。彭阳县用40余年创造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穿靴子”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彭阳县将退耕还林与荒山治理、治坡与治沟、林草建设与农业生产相结合,采取陡坡地退耕、缓坡地机修农田荒山综合治理措施和灌草间作、乔灌草立体复合配置的生物措施,修建农田、种草养畜、发展林果业,开展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为宁夏乃至全国黄土高原类型治理提供了典范和样板。
通过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2022年底,我市水土保持率达80.08%,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基本达到了“洪水不下山、泥沙不出沟、暴雨不成灾”的综合防护功能,实现了“山变绿、地变平、水变清、路畅通”的目标。除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在全国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外,隆德县渝河治理模式也在全国示范推广,泾源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获评全国优秀等次。
“绿色”“民富”现双赢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充分发挥生产要素和生态产品的价值。在全区改革创新的旗帜号召下,“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广阔山林实现“绿叶”变“金叶”。
原州区开城镇南山农场,务工人员在为林下蛋鸡播撒饲料。“之前从没想到林权也能抵押贷款,2023年底,我用手中的林权抵押贷款30万元,扩大林下种植和养殖规模,打算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事业做大。”宁夏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永平笑着说。
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内,宁夏佰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利用预制厂工作人员正在调试设备,工厂准备近期正式投入生产。2022年,该公司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获得了隆德县沙塘镇和平村集体经营性建设29.6亩土地使用权。“隆德县作为宁夏首批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的县之一,率先完成了宁夏第一宗农村集体营业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未来我们将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资源供应效率,积极化解确权遗留问题,推进不动产数据提质升级,扎实推进土地权改革。”隆德县自然资源局李立表示。
冬去春来,“六权”改革的种子早已深深扎入固原大地。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市上下积极探索以林养林、以林换地新模式,打造“双碳”“双控”实践基地,截至2023年底,提前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的“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节能形势好于预期和进度要求。经市自然资源局统计,2023年底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21亿元,生态建设惠及全市80%以上的农民,户均林业生态经济收入超过800元。生态休闲旅游、林下特色种养等新业态,已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
今年,我市计划实施宁夏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64个、保护修复面积8.65万公顷、概算投资27.5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8个、保护修复面积1.08万公顷、概算投资8.97亿元。除2025年计划实施的12个项目外,剩余56个项目将在今年第二季度陆续开工建设。通过项目实施,预计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可达到19.41%,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3%,水土保持率达到81.53%,六盘山地区退化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机制将初步形成。(记者 张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