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博物馆藏有多件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柄铁剑,其中最为精美完整的就属这件,其刃部为铁质,断为三截,刃前锋残缺一小段。铜质剑柄,柄首呈蘑菇状,柄部稍细,上饰密集乳钉纹,断面呈椭圆形。剑格中部前略呈舌状,分四瓣裹铁质剑身,边瓣卡于剑身双刃,中瓣上下固定剑身,剑身中脊较明显,为国家一级文物。
铜柄铁剑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长55厘米,柄长11厘米,格宽6厘米 •1995年在原固原县头营乡石羊村出土 (固原日报记者 高 磊 摄)
这件铜柄铁剑是为铜、铁两种不同金属合范铸造技术的典型代表。铸造这把铜柄铁剑分四道程序完成。第一道程序是先制作铁剑陶范和铁剑两面刃。用陶泥制成大于铁剑长度和宽度的陶范块,以剑刃为分型线,刻出剑身的厚度,两范平面做榫卯,浇口留在上范部,然后进行烘干,烘干后再合范浇铸铁溶液。第二道程序是待铁剑陶范完成后,再用同样方法制作铜剑柄陶范。制作铜剑柄范块,长度包括铁剑身和铜剑柄,宽度为铜剑柄,其长度和宽度都预留出榫卯位置。上下范块制成后,两范平面一端剔刻出铁剑凹槽,仍以铁剑刃为分型线。另端剔刻铜剑柄形状,凹下深度为铜剑柄三叉两侧分型线一半。然后晾干,放入炉内烧制。第三道程序是对于烧制完成的合范进行修整,并把浇铸好的铁剑身放入范凹槽中,靠近铜剑柄的一侧,把铁剑插进三叉空腔中,固定好,合范浇铸铜剑柄,由于铜剑柄部形成空腔,铜液注入就把插入空腔中的铁剑紧紧包住。第四道程序是等待浇铸的泥质范冷却后,揭去合范,一把完整的铜柄铁剑就这样制作完成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铜柄铁剑是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铜铁合一的新型兵器,是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的典型遗物。它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分布于以陇山为中心的甘肃庆阳和宁夏固原。这个区域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生活着西戎民族部落中的乌氏戎和义渠戎,是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秦人在建立政权扩大地盘的进程中,和戎人发生了长期的战争。在战争过程中,秦人认识到了铁器比青铜器更为坚硬,在战争的拼杀中,具有不易变形的优点,于是迅速学会了冶铁、锻铁的技术,并运用于实战中。面对手执青铜兵器的对手,他们几乎所向披靡。两千多年前的铜柄铁剑,在当时绝对是最前沿的高科技,可谓开创了铜、铁合铸技术的先河,对我国乃至世界冶金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件国家一级文物铜柄铁剑能够入藏固原博物馆,还留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如今在宁夏文物保护中心工作的马建军,在1995年时,曾是固原博物馆保管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能够收藏到有价值的文物,对于文物工作者来讲可遇不可求,这件铜柄铁剑就是马建军当时获得的惊喜。有一天,一位农民将自家地里被雨水冲刷出来的一批古物,拿到固原博物馆咨询,经过详细询问和仔细鉴定,马建军发现这是一批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器物。特别是看到这件铜柄铁剑时,更是令他眼前一亮,喜不自禁,当即自掏腰包500元,垫资收集了这批近百件的珍贵文物。因此每每说起这把剑,他依然会兴致盎然地说:“这把铜柄铁剑就是这批文物中的一件,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把剑的珍贵之处在于铸铁剑身没有被腐蚀,神奇般地保留至今。”
选自《融汇中西的丝路遗风:宁夏固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