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几千亩梯田里,白色地膜在黝黑土地上蜿蜒,一行行一层层绘成巨幅工笔画。一个个穴孔里,玉米和大豆的新芽已育化成形,正使劲顶破土层,要与这个春天见面。马义成用铁钩一个个敲拨着,帮助幼苗轻松出土。偷食幼苗的野鸡贼贼地溜进地里,马义成三呼二喊地驱赶着野鸡。野鸡“嘎嘎”地跑出地垄,跑上山岗。
青石嘴交通枢纽。
山岗那边的山头上,矗立着红军长征青石嘴战斗纪念碑——红军骑兵持枪跨马奔向东方。
1935年10月6日,中央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至青石嘴,与敌骑兵发生了青石嘴战斗,用缴获的100多匹战马成立了红军第一支骑兵侦察连。
小时候,马义成经常听庄里的老人唱“花儿”讲这个红色故事:“千年的冤仇万年的恨,诉不尽受罪的难心,共产党来了天地动,穷苦的人有了救星,翻了身……”
马义成也喜欢漫“花儿”,“花儿”里有苦也有甜。
“以前的日子过得真苦,我唱的是苦‘花儿’。”马义成都不想说那些苦日子。父母早逝,10岁的他吃不饱穿不暖,日子恓惶得没法说。“冬夏就一张老羊皮袄在身上挂着,皮毛里钻满虱子,洗不净捉不完,把我咬得实在不行了,就挖开蚂蚁窝,把羊皮袄塞进去,蚂蚁就把虱子吃完了再穿。”结婚时,土炕上连张竹席都没有,更别说被褥了。农村联产承包后,马义成凭着下苦的劲,全家吃饱了穿暖了,但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在地里干庄稼活累了,马义成就坐在地埂上唱“花儿”解乏:“一洼洼洋芋两洼洼麦,塄坎子上点了大豌豆,一辈子黑天半夜地下苦,穷日子还不见个头……”
2016年,马义成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政府的扶持下搞养殖增收。用扶贫贷款买了3只母羊繁育,如今圈里喂着24只羊,全是好品种,每年能卖十几只羊羔,收入1万多元。买了3头母牛,三年就有5头,每年出栏2头牛犊卖个两三万元。“还有政府发的养老、粮食补贴等,一年从折子上能取大几千元呢。”有了稳定可持续的收入,马义成的日子变得美好起来:“冰箱里肉塞得满满的,想啥时吃就啥时吃。还能洗澡,身上早就没虱子了。”去年,他卖了两头牛,帮儿子盖了三间大瓦房,还给孙子娶了媳妇。管教孙辈也有了底气:“我答应孙子孙女,只要谁考上大学,我就卖羊给谁买手机,这不,去年我大孙女考上了大学,我第一件事就是卖了一只羊给娃买了个手机。”
马义成是个欢实人,一有空,就和庄里的老汉们一起漫“花儿”:“吃米不忘种谷人,吃水不忘挖井人,有了幸福不忘党……”“大豌豆开花虎张口,小豌豆开花是个绣球。咱们要跟着共产党走,幸福的日子在后头。”
近年来,原州区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冷凉蔬菜、肉牛等“4+X”特色产业,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培育乡风文明,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马义成家的院子没砌围墙,有人问:“你们家就在公路边,又养着这么多牛羊,没个院墙,不怕人偷吗?”“现在社会好的,啥撇在路上都没人拾,甭说到家里来偷。”但马义成今年计划把院墙围了,“不是为了防贼,主要是为了防豹子和野猪。现在林子密了,豹子和野猪多了。院子敞口子,豹子冬天会到圈里偷羊羔子,野猪会到青贮池祸害饲料。”
家在路边的冯俊杰夜不闭户。二层小楼、精装上房、独立卫生间、圈里9头肉牛等无不展示着殷实的家底,小轿车、农用车、摩托车一应俱全,红砖院墙,黑漆大门,但他常常不关门就外出干活。“现在村子治安好了,谁家都不缺我家那些东西,没人眼浅地偷东西了。再加上农村网络信号全覆盖,摄像头代替狗看门,我随时随地可以监测家里情况,没必要把门锁得那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