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2023年
历史见证壮阔征程,时间镌刻奋斗足迹。
过去一年,固原市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动力,奏响“紧跟核心谱新篇”的时代强音;以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为抓手,彰显“赶超发展开新局”的使命担当;以文化强市为纽带,激扬“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澎湃音符;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诠释“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以团结实干为底色,书写“踔厉奋发向未来”的生动故事。
一年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以奋斗为笔、以实绩作答,书写高质量赶超式发展的生动华章,推动六盘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
宁夏沈家河湿地公园山清水秀。
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投资千亿倍增计划,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出台“牛十条”,稳住肉牛产业基本盘,饲养量占据全区“半壁江山”。扩量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旱灾之年粮食稳产达到83.1万吨。新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增加到83个,冷凉蔬菜走俏全国。西吉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隆德县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聚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西吉汇能风电、泾源共享储能电站等补链项目加快实施,朗星节能照明、渤泰新材料等延链项目建成投产,王洼二矿智能化改造、原州飞毛腿产品升级等强链项目有力推进,闽泰、新恒等轻工纺织聚链成群、产值增长50%,装备制造产值实现翻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家。
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举办节会促销活动180余场次,泾源牛街、彭阳梯田夜肆、西吉将台堡小吃街等消费集聚区建成运营,隆德老巷子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大个体55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出台引客入固奖补政策,新增全国旅游精品线路5条,六盘山、泾源县荣获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
坚持大抓高质量项目导向,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巩固提升年”活动,六盘山“山水”项目竞争成功,中央补助和自治区配套资金43.7亿元,是建市以来获得支持最大的单体项目。六盘山电厂扩建等10亿级项目破土动工,银昆高速固原段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等民生保障项目建成投用。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幅均居全区第一;贷款余额突破600亿元,增幅居全区前列。
原州区彭堡镇河东村“村晚”奏出和美乐章。
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加快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建设,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开展城市体检,建成市区雨污分流雨水管网18.2公里,背街小巷亮灯率提高到95%;完成冬季取暖热源清洁化改造258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5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0个;商品房销售面积78万平方米,建设重点小城镇8个。
紧盯“三类人群”,统筹整合帮扶资金26亿元,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13.13万人,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6.5%,实现“两个高于”目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完成全市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审批,打造美丽村庄18个、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66个,完成农村公路提升2002公里,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40%和60%。原州区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西吉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隆德县获评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泾源县入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渐次铺展。
彭阳县阳洼流域美景如画。
生态环境再添新优势
深入践行“两山”论,美丽固原建设蹄疾步稳。
完成新一轮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六盘山“山水”项目、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重大生态工程,“四水四定”工作全面开展,完成国土绿化4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2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分别达到16.07%、87%和96%,稳居全区第一。“互联网+城乡供水”经验在联合国水大会上交流,西吉县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隆德县渝河治理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命名为首批全国林草科普基地。
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全部销号,黄河流域警示片披露问题有效整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1%以上,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保持全区第一梯队。
深入实施“双碳”战略,加快推进生态资源向资产和财富转化,发展菌菇1400万棒、林鸡102万只、林蜂10万群、林药等林下种植55万亩,生态经济产值突破20亿元,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生态饭”,绿水青山有颜值更有价值。
银昆高速固原段加速建设。
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
坚持以为民造福为价值追求,民生支出比例达到85%以上,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措并举拓岗稳岗,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9499人,高校应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3%,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3%以内。
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700个。组建教育集团45个、城乡共同体44个,覆盖372所学校,7个教育集团被自治区评优,“优学在固原”品牌越擦越亮,教育质量稳中有升。
启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固原市医院、市中医医院分别晋升三甲、三乙,四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县域内就诊率92.1%。狠抓群众就医难点问题,门诊时间按需延长,多种药品集采价格下降50%以上。获评省级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泾源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实施文艺创新和文化惠民工程,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测评跃升五市第一。隆德县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高标准承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西北区赛事,固原市荣获全国总决赛最佳赛区,原州区三营镇队斩获季军。
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实施育儿补贴,启动市区托育中心建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年度提高180元,向21.8万名生活困难群众发放补助资金9.6亿元,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强。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学在固原”品牌越擦越亮。
高标准承办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西北区赛事,固原市荣获全国总决赛最佳赛区、原州区三营镇队斩获季军。
医生给新生儿做保健。医疗服务贴心高效,四级卫生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固原古城与新城相得益彰。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吸引各地游客前来避暑、康养。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狠抓改革任务落实,拓展合作范围和领域,固原市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
稳步推进“六权”改革,用水权确权交易、新建项目排污权有偿取得、山林资源担保贷款破题推进,交易碳排放权3510万元,流转土地经营权82.3万亩。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72个,引进转化科技成果34项,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西吉县入选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成功举办固原农文旅西安、福州、厦门等地推介招商大会,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78个,到位资金203亿元。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科技型企业技术跨国输出实现零的突破,进出口总额增长92%。
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事项占比85%,175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60%以上,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智能审批助手”经验在全国推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8万户、增长35.7%,为企业退减缓返税费5.2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8.9%,“办事不求人、合规自然行”逐渐成为固原市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冷凉蔬菜走俏全国,成为固原市又一张亮丽的“绿色”名片。 (本版图片均由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
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
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全市域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团结巩固发展。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年内新发涉非案件同比下降80%。困扰1.5万户群众数十年的“办证难”有效化解,涉及3437户群众的“保交楼”任务基本完成,风险防控有力有效。
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实现全覆盖,8.98万条安全风险隐患全部清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6%,安全发展夯基固本。深入开展“八五”法治宣传教育,“1+1+3”基层治理机制在全区推广,97%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居全区第一。
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师生徒步前往彭阳县古城镇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缅怀革命先烈。
2024年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固原市加快建设“两个市”的发力之年。固原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服务新发展格局,担当“建设先行区、固原作贡献”使命任务,聚焦“红色固原、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特色富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好“壮大一产、带动三产、撬动二产”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旅特色市,奋力开创高质量赶超式发展新局面,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固原新篇章。
全面落实“12375”总体部署,围绕“两个市”建设,重点抓好八方面工作。
放大产业优势 培育“两个市”强劲引擎
实施“五特”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将“土特产”转化为市场优势,一产增长6.5%。做强肉牛产业,保持饲养量在100万头以上,推进精深加工向预制菜和生物制品拓展,实现全链条、多层次加工增值。做优冷凉蔬菜产业,新建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25个,建设国家级冷凉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精马铃薯产业,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打造全国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精深加工基地。做大中药材产业,推进“固十味”等道地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集散全产业链升级。
实施“五优”产业提档升级行动,三产增长6.5%。现代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货运班列运营规模和质量,不断增强区域物流中心服务能力。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发展中医药养生、社区养老、康复护理等“银发经济”,打响六盘山旅居康养品牌。电子商务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固原地域文化元素、带货和引客能力强的电商品牌,网络零售额突破20亿元。特色餐饮业:创新推出“寻味固原”膳食指南,开发爆款菜品,让“吃在固原”成为时尚。金融服务业:全年新增贷款60亿元以上,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申创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
实施“五新”产业提速扩能行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净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新型材料产业:争取设立化工集中区,延长盐化工下游,拓展管材、型材等产品,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六盘山电厂机组扩建,实施王洼矿区煤炭产能提升、“宁湘直流”配套风电、彭阳电厂建设等工程,打造宁南清洁能源转型基地。轻工纺织产业:探索共建六盘山纺织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推动纺织服装集聚发展,提升食品加工产业链丰度。数字信息产业:提升壮大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和闽宁电子信息产业园,促进数字赋能突破成势。装备制造产业:围绕煤炭、风光电、盐化工等领域,引进培育煤矿专用设备、新能源装备、纺织机械等制造业,加快形成“雁阵”发展态势。
扩大投资消费 激发“两个市”持久活力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以“扩大内需提质升级行动”为抓手,以有效益的投资催生有潜力的消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计划实施项目400余个,其中重点项目70个,年度力争投资220亿元以上。完成市县项目库全面更新升级,确保3月底前开复工率达到60%以上,二季度新建项目全部开工。招引民间投资、吸引国企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0个以上,到位资金210亿元以上。
升级传统消费,打造城市特色街区,提振住房改善、电动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消费。开发农村消费,新建特色集市、乡镇商贸中心15个,推动农产品进城、合格消费品下乡。壮大新型消费,培育数字消费、文化娱乐、培训充电、健康健体、国货潮品等消费新热点,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冰雪经济等,让消费市场更加活跃繁荣。
坚持农业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形,突出市场导向,实施文化“四项工程”、旅游“六项计划”,打造六盘山生态红色文化旅游区,全年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增长15%左右。创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打响“固原四季游”品牌,不断增强农文旅融合效应。
加速乡村振兴 稳固“两个市”基础根基
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促进各族群众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归属感。
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12万亩、产量保持在83万吨以上。
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10万亩、现代设施农业2000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6%、65%以上。大力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联农带动机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打造“六盘山”品牌矩阵,实现特色农产品由“品质好向卖得好”转变。
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实施农村公路路况提升500公里,改造提升供水管网293公里、农村电网610公里,完成城乡热源清洁化改造3.87万户954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83.5万平方米。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15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
升级城市能级 增强“两个市”承载能力
加快以人为核心、以县城和重点镇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民市民化,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8%。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努力让出门见园、推窗见绿的诗意生活成为常态。
深入开展疏堵提畅、市容增颜、脏乱整治、物业提升“四个专项行动”,市区新增停车泊位260个,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5个,努力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立足各县实际打好优势牌、走好特色路,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商贸型、文旅型、工业型、农产品加工型特色小城镇8个。
厚植生态底色 擦亮“两个市”绿色名片
打好“四水四定”主动战,全面落实自治区“123456”计划,打好黄河“几字弯”固原片区攻坚战,实施“山水”项目、“三北”六期、宁南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治理二期等工程,完成造林绿化46万亩以上,保护修复面积95万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0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7.74%和87.1%,建好宁南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
完成北方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城市和农村清洁取暖率分别达到100%、6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1%以上。碧水保卫战以促进“人水和谐”为关键,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行动,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5%。净土保卫战开展“清废行动”和“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有效治理城乡“白色污染”,确保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让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与人民群众朝夕相伴。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产业,建设适生经济林,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的增收靠山。推动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推进森林碳汇市试点,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打好绿色低碳发展整体战,转型转化走出“增值路”。
深化改革创新 蓄积“两个市”发展动能
坚持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20%以上。持续厚植创新沃土,实施科技创新研发项目46个以上,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8项以上。
实施“才聚固原·智汇六盘”招才引智计划,拓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培育引进经济金融、教育医疗、农文旅、数字信息等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人才干事创业。
深化重点改革攻坚,全面落实“六权”改革“24条”政策措施,聚焦确权、赋能、定价、入市“四大关键环节”,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业水价、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提效,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实现线上申报审批,“一网通办”率达到100%,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提升到50%以上,营商环境便利度达到72%以上。深化“合规自然行”的政策环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8000户以上。
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两个市”幸福指数
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办好10项民生实事,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万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培育创业实体1300户,创业带动就业6500人;实施居民增收致富工程,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力保脱贫群众、移民群众、农村居民等收入实现“五个高于”目标,让就业创业更加灵活高效。
实施基础教育强课提质、职业教育融合创新、教育资源增量达标、名师名校领航育才、校园治理夯基赋能“五项措施”,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激励机制,让“优学固原”更加丰盈出彩。
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加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创建自治区级健康细胞100个,创成国家和自治区卫生乡镇5个,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8%以上,让“健康固原”更加便利普惠。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年度提高48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1380元、1560元,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8280元和6120元;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建成固原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千人托位数达3.5个;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事业,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社会保障更加温暖厚实。
启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涵养文明新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两长一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姚河塬遗址等考古发掘研究,释放固原厚重多彩的文化魅力;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6个,打造文化惠民示范点10个,开展“村BA”“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绘就文明添美、共富共美的生动图景,让优秀文化更加浸润人心。
统筹发展安全 筑牢“两个市”稳定基石
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安全、防风险、守底线,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引导各族群众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