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走进隆德县温堡乡杜川村平顺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成群的红玉王鸡在林下悠闲散步、觅食,看到有人靠近,扑腾着翅膀四处散开,养鸡场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一年可散养四五批红玉王鸡,每批2000只,目前正在出售第四批,每只鸡售价100元左右,年纯收入7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杜王成说,今年按照山林权改革相关政策,出售一只鸡还有3元的补贴。
2016年,靠客车营运谋生计的杜王成,在杜川村流转50亩退耕还林地,转行发展林禽养殖产业,采用“放养+人工喂养”的方式饲养红玉王鸡。林下阴凉,活动空间大,红玉王鸡活动范围广,吃虫子、草籽、野果等,鸡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红玉王鸡只要达到出栏标准,甘肃、河北等地经销商都会提前预订,不愁销路。”杜王成笑着说。
林禽产业是绿色生态产业模式,也是隆德县在推进山林权改革过程中探索出的发展新方向。和杜王成一样,温堡乡牧顺生态家庭农场负责人石磊也借着山林权改革的东风,过上了好日子。
“咯咯咯,开饭喽……”走进牧顺生态家庭农场,饲喂员手捧玉米,随手一挥,数千只生态鸡一拥而上抢着觅食。
除了散养的生态鸡,石磊还喂养了蛋鸡和40余头藏香猪。“依靠林下养殖,每年可增加收入8万元。”石磊说。
目前,“以林养禽、以禽促林、林禽共生”的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新格局已在隆德县加快推进山林权改革中逐渐形成,山林生态价值增值、生态效益优化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实现了山林资源增值增效。
生态资源丰富,“双赢”效益明显。隆德县不仅在种养发展上挖掘产业潜能,还在延长产业链上不断探索,让产业附加值更大,产业链更长。
在宁夏金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正在处理收来的山桃核、山杏核。脱壳车间生产线上,晒干的桃核、杏核随着机器转动,经过挑选、清洗、分离,桃核、杏核壳仁分离,分别被送往加工车间。该公司是隆德县2020年的招商引资企业,依托固原市域内山杏、山桃林木资源,公司就地取材、降低成本,每年收购加工固原市域内25万亩山杏、山桃果核,其中隆德县13万亩,丰富和延长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链,提升了林业产出率,为实现“山绿”与“民富”共赢发展开创了路径。“隆德县山桃树、山杏树资源丰富,提供原材料的同时,为当地村民拓宽增收路子。”公司负责人姜硕说,公司生产的桃仁、杏仁等中药材发往陕西、甘肃等省,生产的活性炭发往广州、承德等城市。
隆德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民负责山杏、山桃等经济林的种植管理、果实采摘,随后交付林业企业,做大做强林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每年秋季,隆德县各乡镇动员剩余劳动力积极参加山桃、山杏抢收工作,并就近设置代收点,方便村民交付。“我们对村民采摘的中药材、山桃、山杏进行收购,加工后剩余的煤渣可以送给周边村民冬季取暖。”姜硕说。
近年来,隆德县培育宁夏西北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金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盘隆果业有限公司等林产品加工企业,流转林地7000亩,大力推进林下中药材、桃核杏核、沙棘果等精深加工,实现林业产值9520.26万元,使山杏树、山桃树变成“摇钱树”。同时,支持宁夏金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5万元在沙塘镇、联财镇北山塬头种植山桃树1万亩,开启了社会资本投资林业建设的先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借着山林权改革的东风,隆德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从种、产、加、研、销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给隆德县企业和群众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记者:王倩 闫蓓 海洁 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