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泾源县泾河源镇龙潭村有机肥加工厂,传送带上的牛粪经过车间破碎后,加工成颗粒有机肥,这批有机肥将以每吨560元的价格销往甘肃。将牛粪变废为宝的就是龙潭村90后村支书冶浩天。
3年前,冶浩天还在镇上帮父亲打理木材生意,生意红火。这一年适逢龙潭村村“两委”换届,村里人想选出一位能干能闯的年轻人带着全村一起往前走。干事有想法、见多识广的冶浩天成了不二人选。
“从小看着长大的,年轻人有想法。”
“知根知底,又在大城市工作过,见过世面,将村子的发展交给他靠谱。”
……
不少村民、老党员都劝说冶浩天回村。
“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村上的事事无巨细,你能干得来?”妻子吴亚婷知道情况后,第一个持反对态度。但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念头在村民上门劝说的那一刻,已经在冶浩天心里扎根发芽了。
2021年1月,众望所归,冶浩天当选村支书。然而,万事开头难,上任伊始,冶浩天就遇到了不少事。拖欠村民的租金和环卫工人的工资,村民接连投诉,环境卫生脏乱差……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棘手事,本就没有经验的冶浩天有点慌,但冶浩天并没有因此气馁。“既然做了选择,就一定要克服困难。”“不能就事论事,产业发展了,村集体有积累了,这些棘手事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思路一转天地宽。冶浩天启动了龙潭村的产业发展计划。
龙潭村一直以来就有肉牛养殖传统,70%以上的村民以养牛为生,但养殖方式相对落后。为了把产业做强,冶浩天带领村集体培育养殖大户、经纪人,成立养殖合作社和流通服务有限公司,形成草料加工、肉牛养殖流通的产业链条。
2022年,龙潭村建成2处“出户入园”养殖示范区,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行“分散养+集中养”的养殖模式。在“以工代赈”资金支持下,村里改造了分散养殖户的牛棚和积污池。科学的养殖方式让全村肉牛存栏量从2020年的1800多头,发展到如今的4000多头。“以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各养各的牛,牛价、饲草料购买都没有价格优势,现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拧成一股绳养牛,家家获益不少。”村民冶德全说。
牛变多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也越来越棘手。
“我家养了200多头牛,牛粪多得很,之前田里用不完的牛粪,就堆在院子里,生活中都伴着牛粪味。”村民冶明亮皱着眉头说。
这正是冶浩天一直思考解决的问题,他比村民更着急。全村4000多头肉牛,年产牛粪6000多吨,村民将生牛粪直接入田、焚烧、堆放,不仅污染环境还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损害。冶浩天拾起大学时学习的化工专业知识,很快找到了变废为宝的法子。“给牛粪添加发酵剂,经过10天发酵,试验出环保无味的沤肥,用过的蔬菜和玉米秆长得也更壮。”冶浩天说。
这样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牛粪的问题,但简单的粗加工方式费时费力,要想解决全村的粪污,必须要建有机肥厂,引进省时省力的设备进行细加工。于是,冶浩天跑项目、争资金,在龙潭村建起了有机肥加工厂。半年间,有机肥加工厂的设备引进、证件办理、商标注册等按进度一一落实,年生产规模可达5000多吨。
今年7月,有机肥加工厂正式投产,村集体以每立方米20元的价格收购全村的牛粪。“现在不光家里没味道了,我卖牛粪还能挣4000多元。”冶明亮笑着说。
村民以污换肥消化了一部分肥料,剩余有机肥如何发挥其最大价值?冶浩天化身有机肥推销员,随车携带有机肥、证件和材料去县城寻找销路。得知错过了泾源县今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用肥招标时间,冶浩天四处寻找销路,主动承担起销售任务。在甘肃省华亭市,冶浩天与新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林军有了交集。“我每年需要从宁夏吴忠运输几百吨有机肥,龙潭村离我的蔬菜基地很近,有机肥运输成本低。”李林军看了冶浩天随身携带的有机肥相关材料后,当即签下了13万多元的订购合同。
眼下,龙潭村有机肥加工厂正加紧生产,为争取明年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用肥招标做准备。“计划明年再添建1条粉末有机肥生产线,打通区内市场,为村集体增收,带动村民致富。”冶浩天信心满满地说。(实习生:兰婷婷 记者: 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