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半个山村山清水秀。这里是泾源县六盘山镇一个美丽的村子,44岁的马奋军从小生活在这里。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高中毕业后马奋军便外出务工。经过十多年打拼,马奋军创业小有成就,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但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土地撂荒,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尽一份力量,为村子做点什么。
2014年,马奋军开始学习中蜂活框养殖技术,学成后将家中的土窝蜂,首次过箱并成功越冬。2016年,马奋军成立了泾源县原生态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养殖中蜂200多箱,当年农户就有了不错的收益。2017年,马奋军担任科技特派员开始入户教学并举办培训,义务指导农户养殖中蜂,让村民熟练掌握养蜂技术。每当农户遇到问题电话求助时,马奋军总会不厌其烦地通过视频进行指导;视频指导不了的,他会随时上门提供帮助。在马奋军的带动下,半个山村的50户农户开始养蜂。
中蜂养殖虽然效益明显,但马奋军发现由于春秋季蜜源匮乏,蜂蜜产量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马奋军便尝试种植能够提供蜜源的农作物。思路决定出路,他左思右想,决定先从种植中药材入手。说干就干,为了心中的梦想,马奋军远赴四川、陕西等地考察,购回了第一批中药材种子。2019年,马奋军流转了50多亩土地,种植柴胡、板蓝根、黄芩、独活等中药材,种植成功可为中蜂提供春秋两季蜜源。但由于缺乏技术,当年并没有收益,反而亏损了5万多元。
第一次种植中药材失败,并没有让马奋军气馁,反而让他积累了经验。在家人支持下,他向银行贷款,找亲戚朋友借钱,开始第二次尝试。第二年,马奋军虽然在中药材种植上耗费了很多心血,但因管理经验不足,药材成活率依然不高。于是,马奋军决定外出学习技术,他选择了适宜六盘山地区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开始建设大棚育苗。经过精心摸索研究,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种植中药材的经验,他培育的中药材苗子壮、根系好,成活率高,看着培育的苗子一天天长大,马奋军悬着的心放下了。
今年,马奋军采用大田覆膜套种,种植中药材150亩。“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增收。”马奋军说。
马奋军认为,带动更多的农户过上好日子,才是改变村子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半个山村的周边农户也开始尝试种植中药材。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尽快见效,马奋军毫无保留地向种植户不仅传授种植管理技术,还帮农户选种子、种苗,指导农户平整土地、施肥下种。农闲时节,马奋军总会主动到附近村子指导中药材种植户科学种植。他还动员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到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增收,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
截至目前,马奋军已在半个山村、李庄村、东山坡村累计流转土地200多亩,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蜂养殖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户20余户,成立了泾源县众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奋军,攒劲人!他是我们半个山村的能人。他的带动让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如今,在半个山村只要提起马奋军,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记者:张 霞 张 炜 毛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