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顺恒
固原有道长城梁,名字很响。长城梁上有长城,多年来只闻其名未曾登临,作为土生土长的固原人,既是遗憾也是惭愧。
秋日午后,我从市区出发,驱车20多分钟,便来到长城梁脚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长城梁不高,更谈不上雄伟,它其实就是固原城西面的一道黄土丘陵,因为秦长城蜿蜒其上,故名长城梁。沿着一条不知被多少人走出的土路登上山顶,长城修建在山梁的最高处,也许历经千年风雨的侵蚀,它已不再高大,也许本来就那样。随后我又登上了不远处的长城烽火台,顿觉视野开阔,眼前是一道壮美的曲线:向东北方向望去,长城像一条黄绿相间的长龙,在山巅高低延伸,宽大的烽火台似竹节一般点缀其间,增添了长城的气势;向西南回望,长城奔向川道低处,一路曲折掩隐于六盘山黛中。遥想当年,受毛泽东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精神的感染,一口气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累得气喘吁吁,望着人山人海,顿时也没有了兴致。而今,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站在空旷的秦长城遗址,一股豪情与诸多遐想一起涌上心头。长城像一条时空长链,一头连着历史,一头连着未来,它从山中来,又向山中去,横亘在历史的沧桑中,又崛起于历史的长河中,铸就着中国人的魂。
固原也是一个被长城围着、被六盘山护着、被清水河爱着,被长征精神点亮的地方。
举目远眺,长城梁以长城为界,内外景色迥异,长城之内固原城区一侧,树木葱茏茂盛,秋日色彩斑斓,高楼低舍林立,满是人间烟火与世事繁华。六盘山脚下,清水河缓缓南来,与长城交汇于沈家河水库之处,水库波光粼粼,水面宽阔,好似人力与自然的共同杰作,相得益彰。同时它们又执拗地各奔前程,长城盘山而上,坚强地扎进东面莽莽群山,清水河痴心不改地一路向北,投入黄河的怀抱。长城之外,地势平缓、农田斑斓,秋田长势正浓,也有收割已毕的庄稼囤于田间,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年的长城,曾是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分水岭,也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铁血相搏的鸿沟,历代帝王统治者把它视作固边保国的基石。六国之时,天下殷炽,秦国兼并六国之后,不修圣人之道,而修阿房宫,大军屯边,修连长城守卫,好大喜功,威服四夷百蛮,天下震恐战栗,人民苦役,道路以目。
清代的大学士张英六尺巷的典故,更是拿秦长城戏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看来,历史有言,长城公正无私,只辅助那些有贤之人,只拱卫那些有德之政,百姓咏唱国家德政,国运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