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工作方案》,明确我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控制农业用水总量、把化肥农药用量减下来,实现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区农业农村领域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202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1.2%,农药利用率达到41.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5%,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7%。
“方案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总要求,从四个方面实施12项具体任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方面,实施化肥减量化行动、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和规范养殖投入品使用管理。引导农民把施肥量控制在合理区间,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减量和经济作物总量控制。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和高效施药机械,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和农药残留最大限量的规定,提高农药利用效率。从源头上降低抗菌药物和重金属残留,严禁滥用药物和违禁药物使用。
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过程控制方面,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用残膜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规范规模养殖企业、中小型养殖户配套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因地制宜推广资源化利用模式和技术,促进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健全收储运体系,培育市场化主体,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引领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健全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和长效机制,有效治理白色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方面,扎实推进农田退水治理、着力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健全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体系、加大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以控源截污为根本,科学合理选择生态修复措施,有效拦截和疏导消纳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物质。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因地制宜推广大水面生态增养殖、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实现养殖高效利用。开展重点流域和养殖集中区畜禽养殖污染物入水体负荷和时空分布评估,编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治理区域清单。筛选与集成适应我区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的技术和模式,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与财政支持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各市、县(区)按规定加强相关渠道资金和项目统筹整合。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农业绿色发展专家顾问制度,强化关键技术集成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