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城乡地处西吉县东部,东与原州区中河乡、张易镇分界,南与西吉县马莲乡接壤,西与吉强镇、硝河乡毗邻,山峦起伏,沟深坡陡。
沿着偏城乡一路盘旋蜿蜒的山路向上行驶,山路两边随处可见高标准改造的机修农田;站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上四顾,阳光透过缭绕的云雾,洒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绵延起伏的山丘上看得见黄绿相间的蔬菜。
这里是高山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一行行辣椒整齐排列,已经成熟形如孩童拳头大小的甜椒藏在枝叶中。基地位于北庄、下堡、车路、姚庄4个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区,种植高效节水灌溉冷凉蔬菜6000亩,有甜椒、南瓜、西葫芦等品种。这里算得上是西吉县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之一,之前由于山高、地陡、产量低,大多土地被撂荒。今年,偏城乡在基地种植6000亩的基础上,又动员本地群众种植高山冷凉蔬菜4000亩,仅这一处,就有了万亩规模。
“山上原来都是撂荒的旱地,从去年到今年,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滴灌设施,铺设供水管网,把沟库水从山下引到山上,建造了两个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把旱地改造成水浇地。”北庄村党支部书记黄玉虎指着长满辣椒的层层梯田说。今年,北庄村动员了130多户人家参与种植高山冷凉蔬菜4000亩,平均每家种植30多亩。
村民马俊礼就是其中之一。起初,他对种植高山冷凉蔬菜有疑虑,总觉得山上缺水,蔬菜难种,不敢尝试。后来,看到引水上山后旱塬变良田,高山冷凉蔬菜销路很好。马俊礼算了账:以前在山上种青贮玉米,旱地收成不好,一亩地收入400元至500元;现在有水就不愁种菜,高山冷凉蔬菜每亩地收入2000元左右,效益翻了数倍,哪个收入高,一目了然。于是,马俊礼找到村里,说明自己愿意参与种植,今年一种就是100多亩。
通过引水上山工程,配套滴灌设施,打造适宜冷凉蔬菜生长基地,有效改善了农民种植作物的单一性,将原有只能种植玉米、马铃薯的“低产田”变成可以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高产田”,以更好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实现了产量、收入双提高。今年以来,偏城乡依托3万亩高标准农田连片区优势,统筹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配套修建淤地坝,启用水库、机井。通过组织引领、合作社经营带动、群众参与获利的模式,形成“联农带农富农”发展机制,农民从中获取土地流转费、基地务工费、企业奖励金三项收入。“偏城乡主要做好‘低水高用’文章,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扎实推进‘三统三分’工作机制。按照‘党组织引领+合作社经营+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引进社会投资1100余万元,引水上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0000亩。预计年产值5000余万元,利润2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个,务工收入600余万元。”偏城乡副乡长温小虎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西吉县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激发乡村活力。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采取“低水高用”“引水上山”等措施,在偏城乡、吉强镇、兴隆镇、平峰乡等地打造“三统三分”特色产业示范基地50个,建设特色产业基地11.37万亩,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记者 封 聪 海 芳 李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