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村超”“村BA”等一大波“村味”文化不断火爆出圈,也带火了一波乡村旅游。到村里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品农家乐,体验地道“村味”,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帮助群众增收的“神器”。
近日,走进彭阳县新集乡白林村的白林莲花谷畅游营地,蓝天白云,杨柳依依。游客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或荡秋千、过云梯、坐彩虹滑道感受童年的快乐,或坐在休闲椅上小憩,感受树荫下的清凉。道路两旁,村民把自家的农产品都拿出来支起了一个个小摊,忙着招呼游客买特产、吃特色小吃。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饸饹面、手抓羊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营地自今年端午节正式运营以来,游客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感受这里“18℃夏天”带来的愉悦。
白林莲花谷畅游营地占地面积163亩,营地内杨柳成林,植被丛生,自然风光独特。2022年8月以来,白林村第一书记杨卫民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争取闽宁协作项目资金3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因地制宜打造集休闲垂钓、儿童游乐、摩托车越野、露营烧烤、农家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230万元。
张世祥是村里公认的热心肠,也是大家心中有文化的乡贤。营地运营后,张世祥在这里找到了新“工作”。每天上午,他会早早把自己的家当搬到景点,和爱好书法、秦腔的游客一起交流切磋。字正腔圆的唱腔,空气中淡淡的墨香,浓厚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现在每天都过得特别充实,出来写写字,吼几声秦腔,感觉精气神更足了。遇上喜欢我字画的游客,还能赚点钱。”张世祥一边挥毫泼墨,一边笑着说。
白林村山涧众多,泉水四季不断,清澈甘甜。除了书法和秦腔,挑山泉水为游客煮茶也是张世祥空闲时间必做的一件事。围炉煮茶,游客一边品着罐罐茶,一边听张世祥讲村里的古今轶事。“这几天回家探亲,感觉老家的变化太大了。真没想到以前没人关注的树林都变成了景点,现在的村落变得更有人气了。”常年在外创业的村民李登科感慨道。
把家门口的生态资源变为“商品”,绿水青山给乡亲们带来了真金白银。8月1日,白林莲花谷畅游营地举行了首次发放工资仪式。23名在景点负责管理服务、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工作的村民领到了工资,其中,本村的13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我主要负责清理营地垃圾,这个月的1200元工资已经打到卡上了,真是太高兴了。”村民张生林激动地说。
“自营地正式运营以来,已经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创收3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持续规划打造左公柳婚纱摄影基地、白林湖水上乐园、迎客杏观光打卡等旅游目的地,带动群众优化种养业产业结构,切实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杨卫民说。
和白林莲花谷畅游营地一样,位于原州区官亭镇乔洼村的篱外居乡村旅游示范点也成了这个夏天的“网红”景点,前来打卡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篱外居乡村旅游示范点负责人张维江投资近500万元对农家乐进行了升级改造,推出儿童游玩区、戏水区、垂钓区、烧烤餐饮区、长城文化园等乡村休闲娱乐项目,为周边游客提供了多样选择。“今年的客流量明显增多,最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万人,日均收入1万余元。在农家乐长期务工的有25人,其中本村的19人,一个月最少能收入3000元。”张维江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农兴旅、以旅带农,将自然资源、农特产品、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下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点149家、民宿33家,直接从业人员529人,间接从业人员近4000人。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9个、宁夏特色旅游村29个,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9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8家、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0家,民宿的建设标准、文化内涵、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今年,我市将进一步立足资源禀赋、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及特色产业优势,既打山水牌、文化牌,又打农业牌,不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记者:闫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