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生态优先秉持绿色发展
推动固原高质量发展
——赫丽娟委员代表九三学社固原市委员会的发言
2020年全市5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消除了市域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但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弱项。为此建议:
一要加大美丽城乡建设,筑牢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做好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保障好黄河上游生态安全,保护好河流湿地等生态资源,一体推进“六大生态系统”建设 。
稳步开展重点生态治理。围绕“三山五河”治理,统筹防洪、生态、旅游等功能,提高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创新机制,推动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实施“双控”制度,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强化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等工作。
二要面向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城乡发展新格局。
科学合理优化城镇布局。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升城镇要素吸引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开展城市更新、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实施市区集合、县城提升计划,加快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市政设施提档升级、产业配套提质增效。
三要坚持绿色发展定位,统筹山绿与民富深度融合
常态化开展污染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绿色交通建设。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拓展东西合作新空间,全面深化新时代农村改革,建立健全精准务实高效的招商引资机制。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张炜委员代表民进固原市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全市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各类培训机构为辅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还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按照新发展阶段要求,政府要紧跟市场,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综合改革,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培养新型农民,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逐步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普及率。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利用各村既有资源,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三、提高服务能力,加强职校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职教人才引进机制和支持政策,弥补特殊技能人才缺口。市、县(区)财政给予资金支持,助推全市职业教育驶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
四、推进“产教融合”,打造职业教育优势专业。
牢牢把握先行区建设契机,紧盯全区九大重点特色产业人才培养供需,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中小学职业教育劳动课程,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行之有效的“职教方案”。
五、深化校企协作,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就业。
加强职校与发达地区企业及职教院校的深度协作,促进稳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邓树森委员代表民盟固原市委员会的发言
近年来,“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为基层政务便民服务提速;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社会治安管理水平提升,基层平安建设提档;探索建立“331 监管平台”政务 APP,为基层群众监督助力。全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此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和统一规划。始终坚持党对“互联网+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一体化社会治理体系。
二是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保留必要的线下办事服务渠道。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建立多元化协作模式。在明确政府职权范围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向市场和社会赋权,促进社会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加快引进和培育高质量的物业管理公司,进一步规范提升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展群众自治渠道。
五是强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强化专业技能培训,构建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数据信息管理人员队伍。
将固原打造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马旭霞委员的发言
固原市拥有丰富的革命遗址遗迹,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红色基因传承与弘扬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了解我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通过深入调研,发现了全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保护红色资源。聘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为政府部门提供综合性的保护方案;对已授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要加强支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系统挖掘红色资源,不断增强遗址遗迹的育人功能。以建设国家长征文化公园为契机,加强相关遗址遗迹的保护。
(二)挖掘红色资源 。加强红色史料征集,进一步夯实红色资源再利用的史料基础。加强人才培育,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持续组织研讨活动发现人才,通过优惠政策引进人才。加强红色资源挖掘,宣传部门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寻找固原红色资源”主题采访活动;六盘山干部学院、市县党校从课程开发与提升的角度,不断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文化旅游部门要推进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园、单家集革命旧址等的评级升级工作,不断增强红色资源的社会吸引力。
(三)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红色资源的宣传推广。宣传部门、文旅部门要多载体开展相关活动,提升资源感染力。
讲好红色故事。充分发挥阵地平台作用,讲好红色故事,积极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
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提高农村群众健康水平
——段军章委员的发言
近年来,我市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保障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但受家庭经济收入、生产生活方式、个人科学素养等影响,农村群众总体健康水平还不高。应紧盯农村卫生健康工作短板,以信息建设为基础,人才建设为保障,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增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农村群众健康水平。
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进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上档提能力,加强人员调配,强化医疗设施配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强化政策引导,吸引本科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民,加大全科医生聘用力度。深化人才“双优”工 程,选派基层医务人员学习进修。实行公平科学的收入分配政策,增强基层人员队伍稳定性。
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深化县域紧密性医共体建设,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运行水平,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变患者进城就医为医院下乡送医。
办好卫生健康民生实事。落细落实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水平,提高慢性病患者带病生存质量。
推进信息化推广新模式。全面推广应用国家、自治区通用卫生健康信息系统,畅通市、县、乡、村四级远程诊疗通道,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重病就近看”。
坚持党的领导 与党同心同向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刘生珍委员的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义不容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下面谈一点思考和体会。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荣辱与共、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通,“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四个与共”道出了一家人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辉煌历史和不懈奋斗的坚强决心,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实质。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爱国与爱教相统一,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不断加深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引导广大群众爱党爱国、同心同行、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好宗教界良好社会形象。要树牢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始终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活动。要讲政治、讲大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多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有利于民族、有利于社会的好事,引导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以创新精神激发企业不断发展
——李雅娟委员的发言
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是:企业自主创新谋划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创新型企业数量少,引领能力不强;企业创新型人才匮乏,创新内生动力不足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紧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围绕五大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创新发展的新要求开展培训,有效提升企业家以科技创新应对产业变革、市场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扶育壮大已认定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实施梯次培育计划,采取“一企一档、一企一策、精准发力” 的服务措施,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争取认定一批。
落实扶持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从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出发,逐步引导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应企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内部科技管理体系、财务管理制度及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认定保护制度等,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快融通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市五大重点产业,引进组建一批专家团队,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主体,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先机。整合优化资源,有效引导各类要素向创新主体集聚,促进区内外、线下线上、大中小企业、行业产业间融通创新、共同发展。
加快推进山林权改革
——安永平委员的发言
2021年,市委和政府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山林权改革,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清单,山林权改革开局顺利,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创新工作方法,加快确权登记发证进度。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广泛积极参与。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国土空间规划和林地一张图,分类推进山林地不动产登记,实现林草资源应确尽确、应登尽登,保证“一体化”确权。
建立交易平台,引导资源规范有序流转。全面建成“1+5”(市、县区)山林权交易平台。开展碳汇交易前期研究工作。引导经营主体进入平台交易;争取财政投入,探索建立政府回购机制。
制定支持政策,完善山林权抵押贷款制度。探索碳汇林交易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机制。
加强整体衔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紧紧围绕山林权改革“植绿增绿”的目标任务,加强山林地确权登记,盘活林地资源。把摸底勘界确权、建设交易平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增绿保障机制等工作整体谋划、一并推进。
全面推行林长制,探索山林权改革新路径。推行市县乡村林长组织体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以林养林、以地换林新模式、新路径,实现国土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记者:容晨 马飞/整理 郑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