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
小时,除了村里的堡子山、荒坡山外,我还知道有一座山,叫六盘山。六盘山,就在堡子山和荒坡山后方不远处,好高、好大。村里老年人说,六盘山是一座神山。山上有一只神鹿,常年看守着山上的一草一木,坏人从不敢靠近。为此,在我心中,六盘山始终披着神圣而神秘的面纱。她总是那么的朦朦胧胧,高深莫测。
有一年秋天,毛主席来到了六盘山,他率领红军翻越了六盘山。红旗插满了六盘山,一直插到了延安宝塔山下。自此,神鹿每天清晨欢奔着,从六盘山到宝塔山,在每一面红旗前,叩首、鸣叫。
今秋,艳阳高照,我再度爬上六盘山。欲借这圣山的灵气,驱散心中日久积存的浮躁与污浊;欲借路旁一尊尊雕像的灵魂,寻回我那颗迷失了许久的心。
一位伟人,站在六盘山山巅,指点江山。云端传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佳句,铿锵有力、气吞山河。一声红旗漫卷,喊亮了东方。六盘山顶峰,泛起团团红晕。
行走在先辈们走过的路上,心,渐渐地平静、舒适、安详了好多。眼前,满坡的山菊花——白的、蓝的、紫的、黄的、粉的,开得正艳,山风轻轻地吹过,花香醉了心扉。
六盘山,一座神圣的山,胜利的山,希望的山。
月亮山
月亮,已被昔日的小羊驼上了天空。此时,唯有镶过月亮的月亮门依然矗立在高高的山上。几千年来,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月亮门始终努力地张大嘴巴,好像欲向世人诉说什么,或指引什么。
驱车沿山腰慢行,车子好似成了隔在太阳与月亮门之间的一颗小地球。从车窗仰望山顶的石拱,月亮门由新月逐渐变为满月,再由满月慢慢变为残月。月亮山、月亮门,在行人的眼睛中,不停地演绎着一场人间的月圆月缺。
脚踩青石台阶,趁山势而上,直达月亮门。路边悬崖峭壁上,是谁用一双巧手,在钟乳石上雕了一幅又一幅的月宫盛图。随着远来的风声,我一路上,听山雀欢鸣、观玉兔鼓瑟、赏嫦娥弄舞、怜桂花飘落。
爬上月亮山,步入月亮门,拱内层层岩石如一部巨大的史书。翻阅巨典,我领略,三滴水处先祖们身披兽皮,执石斧而猎、和黄泥制陶器的盛况;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畔,流水细语、谷香扑鼻的美景;山坡上松涛阵阵,牛羊成群的画面。远处,一位牧人正在草丛中高歌着一首古老的曲子,缓步而来……
登临峰顶,群山归来,手挽着手,肩插着肩。月亮山,昂头挥手,引领群山,迈步前行,以闪电的速度,以时代的步伐,以伟岸的英姿……
唐时的那轮明月,再次从汉关升起,亦然那么皎洁。月光照进月亮门,月亮山上就竖起了一面明亮的镜子。从月亮门射出的亮光,浸满了月亮山千年不朽的魂魄。
葫芦河
自月亮山渗出,飘逸在旱塬荒凉的肌肤上,缩成了天河的投影。又如一行热泪,流过干裂不平的脸颊,斗折凸凹前行。涌动着太阳的脉搏,月亮的皎洁,星星的期盼……
葫芦河畔,一群人踩着历史的脚印,在被岁月踏碎的卵石泥沙中,挖掘远古的陶片,聆听战马的嘶鸣,寻觅丝绸古道上的驼铃,眺望明天的曙光。
站在月亮山上,远望西风古道:夕阳残照,一望无际的凄凉,漫过群山,悲叹着坠入河流,激起层层飞溅的浊浪——饱含着苦涩的泪花,闪烁着干皱的面容。那些黄沙积成的田地,那些遍地飘飞的枯叶……随葫芦河流水渐行渐远。
鹰的翱翔,携起一阵山风。风的翔舞,驱散山丹丹花儿的寂寞。黎明的鸟鸣,啄开了一片片翠绿的田园。春天的蜂蝶,在一簇簇山花中嬉戏。一位诗人的吟唱,壮大了风的胆量,在旱塬上凶猛地冲撞。
葫芦河,奔流向前,浩歌不息……
站在葫芦河畔,近观脚下流水:我看见河道中涌动着金色的土豆、翠绿的西芹、芬芳的文字。吃饱土豆的男人如山坡上长起的旱柳,立地、撑天。女人们抱一捆西芹,叶片上渗出清香的水滴。沟底、岸边、山坡上的每一株小草上,都挂满了文字的露珠,暖风吹过,遍地花开,芬芳四溢。
站在葫芦河畔,近观脚下流水:我看到河面上闪烁着西海固子孙们肌肤的亮色,秀美、不屈和强健,闪烁着一颗燃烧的太阳,沉思的星月,明亮的灯光。
葫芦河,源自云天,沿着月亮山的脚步,在西海固大地上奔流,奔流……
震湖秋歌
初至震湖,是一个初秋的黄昏。湖波微荡,秋影婆娑,处处欢歌夹着笑语,秋风吹来,将野花的芬芳与沁人的温馨送给初来的客人。隐存在脑海中百年以前这里遭受浩劫的印影荡然无存,展现在面前的竟然是一幅胜似西湖的美景。
太阳凝成一粒红豆,挂在山尖的树枝上,倒映在湖水的芦苇丛中。山脚、坝堤边的花草树木给湖水镶上一道绿边,晚霞没有熄灭,灿烂如少女的舞裙,在湖中燃烧激情。
暮色笼罩湖面,秋波迷离,秋景醉人。四周飘逸着稻香,成熟与丰收的喜悦随波流泻,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忙碌了一天的村姑,随歌远去,短暂的惆怅暗淡了波光潋滟。归鸟的翅膀轻轻划过湖面,几只水鸭在嬉戏,打碎鱼儿吐向水面的“珍珠”。村子里,不时传来几声犬吠,孩子们嚼着玉米秆,你追我赶,快乐地游戏,温柔贤惠的妻子,正给田间劳作未归的丈夫煮着一锅香喷喷的晚餐。
远处,是谁弹着口弦?悠悠的,让人心绪摇曳……
月光下的湖面,是萤火灵动的光,还是恋人的眼睛,在描绘着夜的神秘?
一位诗人的吟唱,在湖面袅袅升起……
(作者:樊文举)